近年來,濉溪縣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解決群眾訴求、化解矛盾糾紛為核心,通過織密“聯絡網”、優化“服務網”、融合“協作網”,構建起全域覆蓋、精準高效、多元共治的基層治理新體系。
織密黨群“聯絡網”,延伸治理觸角。濉溪縣以“網格建在人窩里”為突破口,構建“社區大黨委—居民區黨支部—小區網格—樓棟長—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推動治理觸角直達基層細胞。在商圈、快遞點、小廣場等人流密集區布局110個網格點,打造“十分鐘服務圈”,確?!靶∈虏怀龈瘛⒓笔录磿r辦”。網格員隊伍廣泛吸納“五老”人員、退伍軍人、文藝團體黨員,組建“銀發初心服務隊”“小推車先鋒突擊隊”等特色力量,120余名黨員沉入網格擔任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2024年以來,化解糾紛500余起。同步推行“全員走訪+重點聯絡”機制:網格員常態化上門摸排需求,社區書記設立“接待日”一線辦公,針對拆遷補償、鄰里糾紛等難題開展多輪協商,推動社情民意解決率超90%。
優化精準“服務網”,提升治理效能。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古城石板街“請你來協商”活動室等陣地,打造集紅色教育、議事協商于一體的綜合平臺。位于濉溪古城的新四軍四師師部舊址煥新為民主協商陣地,每季度組織基層黨組織書記、群眾代表、部門負責人集中研討環境整治、古建保護等議題,日常即時響應“急難小”問題,實現“群眾出題、組織搭臺、部門解題”。搭建“智慧服務”平臺,開發“居民點單、小區派單、物業接單”的數字化服務模式,整合微信群、熱線電話等渠道,通過“線上接單”解決民生訴求900余件。針對無物業小區,推行“紅色業委會”自治模式,通過安裝門禁、規劃車位、修剪綠植,從“臟亂差”變身“整潔美”,居民幸福感顯著提升。
融合多元“協作網”,凝聚治理合力。濉溪縣打破條塊分割,構建黨政群協同的“大治理”格局,創新“書記領辦項目”機制,建立民生服務、矛盾化解等6大類480個項目,實行“方案、舉措、責任、時限”四要素清單管理,結項率100%。推動司法、人社等部門資源下沉網格,組建“三官一律”(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專業團隊,聯合“小推車”志愿服務隊開展“喝茶講法”“藝術普法”等活動。構建社會聯動格局,發動在職黨員、新業態群體參與治理,組織快遞員擔任“民情前哨”,發現安全隱患即時上報;400余名黨員認領“微心愿”,解決群眾需求1000余件。在古城治理中,商戶、政協委員、文旅部門共商改造方案,推動規劃設計難題高效破解,繪就“黨群同心、成果共享”的惠民畫卷。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