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王玉進)過去包村干部進村,只能住村干部家很不方便,因此,包村干部下村時間少,很多問題在第一時間得不到解決。近年來,鳳臺縣顧橋鎮人大對此事非常關注,建議鎮黨委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探索了“1+7”駐村工作制度,即“一套管理制度、一塊試驗示范園、一條發展路子、一本應知應會手冊、一張干群連心卡、一本民情日志、一部說事電話”。
一套管理制度,在人大代表的監督下,即建立健全駐村工作中“說事”制、民主評議制。實績檔案制、監督制等,規范駐村干部的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后,顧橋鎮人大重點從強化監督上下功夫,從各村(社區)老黨員、離退休干部、入黨積極分子、返鄉農民工、在家創業的大學畢業生等群眾中推選產生村(社區)務監督管理委員會成員。村(社區)監委會對村(居)務公開。黨務公開、重要事項決議、專項資金和集體“三資”管理進行民生監督;鎮人大收集和反饋群眾意見和建議,協助黨委、政府、紀委處理群眾信訪問題;為縣、鎮兩級紀委收集反映村(居)兩委干部違紀違法線索,對不稱職的村(居)干部提出罷免建議,必要時可直接向縣紀委反映情況;鎮人大組織代表大力宣傳黨和國在農村實施的農村低保、危房改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村建設等強農惠農政策,對涉農資金享受對象的評定以及資金的發放、使用進行全程監管,切實有效維護群眾利益。
一條發展路子,在人大代表的監督下,駐村干部針對不同村情,與村兩委一道分析資源優勢,找準發展路子。通過廣泛走訪群眾,充分征求意見,駐村干部幫助村級理清發展思路,制定好新農村建設5年規劃,達到一村一個發展思路和一村一個發展規劃的目標要求。鎮人大要求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及駐村幫扶工作組的成員單位每年先后到結對幫扶的村、組調研不低于30次,聆聽群眾的發展意愿和要求,確定蔬菜種植,養牛、羊、豬、雞、鵝、鴨等一批發展項目,全鎮10個村(社區)1個小林場正處于抓項目建設的關鍵時期,資金籌備、土地流轉、技術培訓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一條應知會手冊、一張干群連心卡和一本民情日記組成了駐村干部必備的“萬能工作包”。顧橋鎮人大監督各駐村干部把黨政班子成員姓名、分管聯系工作、手機號碼以及負責人姓名、辦公室電話制作成名片,在本鎮發放;各村(社區)把黨支部正副書記、村(社區)委會正副主任分管的工作、聯系方式等內容制作成卡片,在轄區內發放,方便群眾辦事和反映問題。同時,鎮人大協調鎮黨委將常用法律法規、黨紀政策、農村適用技術、科普常識等知識匯編成冊。在此基礎上,駐村干部將工作中的好做法、存在的困難、群眾反映的問題、辦理的結果等詳細記錄,為今后改進工作提供原始資料,這也是鎮人大重點監督對象之一。
一部說事電話,不僅搭建了干群溝通的橋梁,還成了鎮人大督查駐村干部是否到村工作的工具。說事電話一方面作為群眾辦理、咨詢事務和參與村級事務決策管理的綠色通道,另一方面、鎮人大進行督查駐村干部每天用說事電話向鎮辦公室報到,鎮辦公室隨機進行抽查,督促駐村干部到村工作。顧橋鎮黨委、政府通過說事電話廣泛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問需于民,三年來,合理采納黨員群眾500多條建議、意見、為村民辦了上百件實事。
【責任編輯:李婷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