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整治工作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潁上縣著力解決思想認識,明確整改任務,抓好專項整治,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整改整治任務落地生根。
解決思想認識。一是克服“松”的思想。針對個別鄉鎮和單位認為教育實踐活動已經成了“過去式”,或多或少地存在“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錯誤想法,要求各單位責任人牢固樹立“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理念,對已經明確了的整改措施、整改任務、整改責任、整改時限,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落實,堅決防止思想上的前緊后松導致整改落實走了過場。二是解決“拖”的情緒。針對個別鄉鎮和單位提出的整改目標和作出的承諾事項還停留在會議上、文件上,對查擺出來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存在畏難情緒,出現拖的情況,樹立整改落實考驗的是黨性、是品格、是公信的理念,進一步強化擔當意識,敢于動真碰硬,面對矛盾不含糊、面對問題不躲閃、面對是非敢亮劍。三是糾正“等”的心態。針對少數鄉鎮和單位站得不高、看得不遠,認為查擺出來的問題已經解決完了,教育實踐活動已經徹底結束了,存在船到碼頭車到站、等待觀望的心態,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提前考慮可能出現的問題,把工作往細里做、往實里做、往深里做,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明確整改任務。一是倒逼工作進度。建立逐級整改銷號臺賬,明確時間,倒逼進度,持續用力抓好整改落實,做到條條算數、件件落實、項項兌現。對進展順利、完成較好的及時銷號;對遇到困難、進展不順的,要抓緊研究對策、加大推進力度,決不能出現“半拉子工程”;對未完成整改任務的,查清原因、及時跟蹤,提出要求,限期整改。二是全面“回頭”梳理。對“兩方案一計劃”以及整改任務書、整改臺賬、整改清單落實情況開展一次“回頭看”,全面梳理,認真對照,逐一檢查整改措施是否落實、整改目標是否實現、整改問題是否反彈、責任追究是否到位。對整改不到位的堅決“補課”,防止問題邊整改邊反彈。
抓實專項整治。一是責任主體牽頭抓總。縣委牽頭領導帶頭組織,主辦單位制定方案、細化任務,明確整治舉措、責任人和完成時限,確保改一項見效一項。二是責任單位協同配合。責任單位按照分工,認真履職,密切協作,及時溝通,主動配合牽頭單位扎實抓好專項整治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真正做到“同頻共振”,打好整改落實“攻堅戰”。三是職能部門跟蹤問效。綜合運用紀律檢查、行政監察、專項督查和明查暗訪等多種手段,加強對專項整治工作的督促檢查,發現問題,通報約談,嚴肅追責,對頂風違紀、我行我素的,堅決查處、決不姑息遷就。
構建長效機制。一是強化法治思維。進一步加強制度創新、制度完善,促使整改措施制度化、整改成果長效化。二是強化制度執行。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進行責任追究。三是堅持開門搞整改。整改內容向群眾公布,整改過程讓群眾監督,整改效果由群眾評判,充分發揮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和群眾的監督作用。四是建章立制。把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來、堅持下去,從機制上、根源上抓作風建設,用制度鞏固和提升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