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肩負著立德樹人、塑造靈魂的重任,又是價值觀念傳播、思想理論建設的重鎮,高等院校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學生成長成才?近日,記者深入全國20多所高等院校及地方黨委調研采訪,深刻感受到高校管理者和地方黨委領導的共識與共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使命和重要內容;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是中國每一所高校的“必修課”。
價值多元、信息裂變、新生代成長、新媒體崛起……高校思想政治課怎么上?兩年前,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震率先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課搬上網絡平臺,迄今,選課人數已超1.3萬。“互聯網空間,思政課不但不能躲避,反而應該主動占據,充分利用。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敢于主動將課程搬到互聯網上,還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思政課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許多高校思政課老師表達了這樣的心聲。
“不管什么制,書記校長不團結就沒治”。作為我國高校領導體制長期探索的歷史選擇,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走過了20年不平凡的道路。“黨委領導是核心,校長負責是關鍵,二者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調研中,多位高校書記校長強調,黨委領導與校長負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就“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運行情況”,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宣勇帶領團隊對100多所大學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書記和校長比較團結,能夠合作共事。
在采訪調研中記者發現,青年教師群體是高校黨建的難點之一。在高學歷、高層次,特別是具有海外學歷背景的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中發展黨員有一定困難。面對這一新問題,廈門大學推行“雙向培養”,下大力氣把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在我國現有2529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師生黨員達390多萬名,其中大學生黨員占在校生的10.53%,超過一半的教職工是黨員;共有學生黨支部9萬多個,教職工黨支部9萬多個。許多高校領導表示,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學校整體發展相匹配、相協調;同時,學校基層黨組織也存在弱化現象,如何加強和改進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擺在高校領導面前的緊迫課題。(袁新文、董洪亮、趙婀娜、張爍、魏哲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