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上午8時,連日來的強雨水有個短暫的停歇,潮濕悶熱天氣回歸。在安廣江堤機場新村社區防汛點附近,21歲的防汛志愿者何瑛穿著雨靴、手持鐵鍬,同當地社區工作者一起,腳踩著泥濘,沿著370米長的社區包保范圍進行拉網式巡查排險。
1999年出生的何瑛是土生土長的安慶姑娘,也是安慶師范大學化學專業的大學生,下學期即將邁入大三。今年暑期,何瑛原打算在家備戰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和研究生考試。前幾日,在學校群里看到迎江區團委發布的防汛青年志愿者招募令,平時熱衷于參與志愿者活動的她,不假思索地報名了。
“在學校里參加過不少慰問敬老院老人等常規志愿活動,像防汛這樣特殊而且負有意義的,還是頭一回。”何瑛說。
7月16日上午7時,何瑛第一天準時來到江堤,經過簡單的培訓,了解了排險的知識和要領。看到眼前這個瘦弱、體型單薄的女大學生,機場新村黨委書記陳慶象讓何瑛先在江堤上熟悉幾天情況,何瑛卻婉拒了,她主動要求立即進入現場排查。
從早上7時到晚上7時,何瑛每天要在防汛點堅守12個小時,一天要巡查6次,每巡查一次要1個小時。“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巡堤人員的工作常態,尤其是雨后的堤角格外濕滑。巡查時,暴雨時常“突襲”,同行人員都很照顧她,勸她躲著暴雨,“沒事,我能行。”何瑛卻笑著埋頭繼續前進,緊握鐵鍬不時探草探積水,仔細巡查背水坡和堤腳。
何瑛從小生活在城市、從未拿起過鐵鍬、干過農活的她,巡起堤來一絲不茍。
何瑛的家住在離江堤不遠的紅旗小區,對于江堤,她也有著深厚的感情。“小的時候回馬窩老家,都是父母開車從江堤上走,我和哥哥還曾在江邊釣過龍蝦、玩過泥巴,江堤給我的童年回憶是美好、珍貴的。”
談起這幾天的巡堤經歷,何瑛說,“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洪水,巡堤的工作雖然看起來簡單,卻不容一絲馬虎。看到有這么多堅守大堤可敬的人們,我的心里充滿了感動和正能量,他們都是我的榜樣。”
迎江區機場新村社區黨委書記陳慶象感嘆道,“何瑛好樣的!能吃苦,主動自愿上江堤防汛的精神可貴。眼下防汛壓力大,防汛人員緊張,希望何瑛的舉動能感染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在洪災前主動站出來,保護共同的家園。”(記者 程呈 通訊員 高慶寧 文/圖)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