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因“銅”而名。銅陵市堅持“抓住銅、延伸銅,不唯銅、超越銅”,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向高端化邁進。以加快產業振興為支撐,以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積極融入長三角,著力推進思想觀念、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四個一體化發展,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奮力推動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
2023年,銅陵市固定資產投資、制造業投資、實際利用外商投資增速分別位居全省第6、第4、第2位,新簽約、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均增長26%以上,4個百億元項目開工建設,參加省開工動員項目開工率、納統率、投資完成率分別達99%、94.6%、72.3%,居全省第2、第1和第1位。
“歸雁”經濟+“三產”融合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行走在銅陵市義安區金塔村,一戶戶農家小院錯落有致,村內道路整潔通暢,村民在廣場上悠閑地聊著天。曾經的經濟薄弱村如今已成功蛻變為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住、鄉風文明的宜居家園,筆直寬闊的馬路旁,中藥材迎著春日蓬勃生長,河畔楊柳微微搖曳……
近年來,該村黨總支積極發揮“頭雁”效應,先后主動邀約了12個本地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回村投資,成立了8家農業經營主體,流轉耕地3300畝、林地2000畝、水面200畝,創辦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歸雁”經濟。現已種植中藥材1300畝、雷竹及香椿400畝、苗木花卉及獼猴桃400畝、白茶及小米辣400畝、紅高粱500畝、盆景小苗200畝,養殖泥鰍及龍蝦等水產200畝。
作為國家3A級旅游風景區,坐落于金塔村的安徽夢思康中藥材有限公司在中藥材種植的基礎上,不僅新增了中藥材加工產業,還利用1300畝十幾個品種的中藥材不同花期,打造夢思康百合莊園景區,開設了“藥膳房”“大鍋灶”等特色餐飲,新建了哆咪屋、蒙古包等特色民宿,新上了親子樂園、山地車、小游船、彩虹橋、鄉愁館、大舞臺等游樂設施,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正是這些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本村200多個勞動力常年就近就業,實現了村集體增效、村民增收。
科技賦能 邁出“智慧礦山”新步伐
在世界500強企業的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采選聯合骨干礦山——冬瓜山銅礦千米深井中控室內,監控人員正在關注無人駕駛礦車運行狀態。該礦將5G網絡應用于礦井下的遠程控制操作,通過實時傳輸視頻,在井下負1000米中段實現了電機車有軌運輸的無人駕駛,提升操作人員的工作環境。目前,該礦正在積極籌建生產運營管控中心,這個平臺建成后將通過數據集成,生產、物資、資產、成本等數據能夠實時、動態反饋,實現生產過程的監測與管控、可視化應急指揮等功能。
冬瓜山銅礦前身為獅子山銅礦,1966年建成投產,礦床開采深度逾千米,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現代化深井坑采銅礦山。冬瓜山銅礦資源得天獨厚,累計探明銅礦石量16706萬噸,金屬量176萬噸;建設規模為日采13000噸,主要產品有銅精礦、硫精礦和鐵精礦。智慧礦山就是要通過技術賦能,盡可能地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從而最大化降低風險。目前,冬瓜山銅礦已初步實現了資源與開采環境數字化、技術裝備智能化、生產過程可控化、信息傳送網絡化和生產管理與決策科學化的數字礦山建設,向著“智慧礦山”邁進。
冬瓜山銅礦曾先后榮獲部級“環境優美礦山”、“先進礦山”、全國“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等榮譽稱號,如今正朝著“建設綠色礦山、打造百年企業”目標奮楫揚帆。
綠色工廠 實現循環經濟發展
曾經的銅陵,以礦為源,延展成長。2005年,銅陵被列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2013年,入列全國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創建市。至此,綠色循環經濟在這座城市留下深深烙印。
安徽銅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單廠規模最大的熟料生產基地之一,現已形成年產熟料1450萬噸,水泥900萬噸,低溫余熱發電4.9億度,光伏發電500萬度,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20萬噸。公司里,一排排光伏發電板安裝在廠區空地上。據了解,銅陵海螺5.06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于2022年12月28日并網發電。該項目采用“分塊發電、就近并網”的模式,充分利用企業公寓、堆棚屋頂、廠區內空地等空間3.3萬平方米,選用19841塊高效單晶硅光伏組件塊,年發電量約1200MW時。與傳統火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3000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73噸、二氧化碳約7900噸,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近年來,該企業踐行綠色生產經營理念,不斷加大清潔能源、綠色可再生能源使用力度,優化升級水泥生產方式,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據了解,公司的水泥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已有13項專利技術被列為中國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之一。下一步,銅陵海螺水泥將不斷提升生產工藝流程,不斷推進實施煙氣脫硫改造、光伏發電、電收塵超低值升級改造等技改項目,持續抓好安全環保工作,加強固廢綜合利用,為銅陵經濟社會發展和“無廢城市”建設作出新貢獻。(記者 許邦榮 毛振楠)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