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關鍵詞。牢記總書記囑托,阜陽市把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作為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突破口,推動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本臺記者 朱明輝:這里是界首市安徽南都華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我身旁的這條生產線就是全國單體最大的鋰電池回收加工生產線,它的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8%以上,也就是說進去一只廢舊的鋰電池,它可以回收加工生產出一只新鋰電池所需的原材料。
年處理廢舊鋰電池能力達到7.5萬噸,是這條“巨無霸”生產線帶來的強勁新質生產力。
安徽南都華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生產部經理 周笛:
我們自主研發并建設了廢舊鋰電池的全自動帶電破碎,精細分選關鍵技術和成套的裝備,產能相比于行業的平均水平我們提高了60%以上。
為了加快集聚發展,界首高新區還引進了鋰電池先進制造生產企業華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南都華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產業協作。技術的提升,加上牽手先進制造企業,也為南都華鉑帶來了快速增長的澎湃動力,鋰電子產品很快贏得了比亞迪等多家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的青睞,實現年產值18億元以上。
安徽南都華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朱昊天:
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新能源、電動自行車、通信終端等,民生與基礎性戰略(性)新興產業 不斷延伸產業鏈條。
眼下,界首高新區正在以南都華鉑、華拓這兩家企業為核心,聚焦鋰電池生產、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三大環節,瞄準千億園區目標,加快構建鋰電循環利用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安徽阜陽界首高新區管委會 副主任 曹偉:
通過內生外引,目前我們擁有高新技術企業是177家,累計建成了9個院士工作站、1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些都為我們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興產業的“新賽道”上,阜陽市正乘勢而上,不斷提升著新型工業化水平。這段時間,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位于潁上縣的安徽賽拉弗能源有限公司新研發出了一款光伏組件產品,該產品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了24.5%,該產品不僅在國內銷售火爆,還贏得了大量海外訂單。
安徽賽拉弗能源有限公司 制造總監 王成根:
企業的新產品一舉拿下歐洲、美洲、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的訂單,外貿訂單計劃已經排產到7月份,占我們公司銷售總量的7成以上。
“新三樣”等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力,阜陽市正不斷交出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營業收入224.9億元,同比增長17.4%,2023年全市光儲產業鏈規上產值465.4億元,同比增長21.2%。阜興科技、博雷頓皇氏太陽能、賽潁光伏入選省千百億“鏈主”企業培育計劃、數量位居皖北第1。全市投產、在建和簽約落地鋰電池項目總計達到了24GWh,鈉離子電池25GWh。
阜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副主任 丁軍:
堅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以工業投資千億計劃和“三個百億”行動為支撐,因地制宜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為加快建設“三地一區”“十個區域性強市”提供堅實支撐。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