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61.8億元,同比增長11.5%,居全國第四位、中部第一位。其中,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212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5月份加快3.3個百分點,呈現逐月回升、穩中向好態勢。
各類所有制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35.8億元,同比增長9.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6.5億元,增長13.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7.7億元,下降0.7%;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61億元,增長14.9%。股份制企業和民營工業企業作為創造利潤的重要源泉,同步保持較快的利潤增速,顯示出全省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效益持續改善的基礎較為穩健。
從行業分布來看,能源原材料等傳統行業對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突出。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87.8億元,同比增長42.4%;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908.6億元,增長8.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65.4億元,增長18.3%。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7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個同比下降,2個虧損。其中,非金屬礦采選業增長2.8倍,化學纖維制造業增長1.5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35.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8.3%。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持續提升,實現營業收入19252.3億元,同比增長5.3%;發生營業成本16557.5億元,增長4.7%;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5%,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6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9%,減少0.6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去杠桿持續收效。但工業企業應收賬款以及產成品存貨均呈現增長態勢。當前,仍須進一步優化工業企業融資環境,穩定企業發展預期,支持工業企業持續深耕主業、開拓市場,夯實提升盈利水平的根基。
·專家點評·
省統計局工業統計處處長張成美表示,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較快,工業經濟質量效益持續改善。能源原材料產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成為上半年規上工業企業新增利潤的主要來源。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主引擎, 上半年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21.4%,比全部工業高9.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加快8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全省民營企業實現利潤686.4億元,增長15.7%,對全省工業利潤的貢獻率達到85.3%,顯示中央及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支持民營企業大發展的政策舉措成效顯現。中央政治局7月30日會議明確提出,要緊緊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同時要求穩定制造業投資,采取具體措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不斷加力提效,下半年全省工業經濟有望持續保持質量提升、效益改善的積極態勢。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