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前經濟發展中的風險挑戰和下行壓力,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善于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近期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明確要求全省上下“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把握發展主動權,首要的就是保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砥礪實干精神,強化責任擔當,做到謀發展有辦法、抓發展有實效、以發展論高低。隨著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部分發展指標穩中趨緩是一種客觀大勢。但是,一些地方在分析當地經濟指標下滑時動輒把“過去基數高”作為理由,是十分不可取的。沒有實打實的發展業績,總是找理由來開脫,不管這些理由看上去多么有說服力,廣大干部群眾只會抱以“呵呵”兩聲。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中有進、逐月向好態勢,這與省委、省政府在面對較大下行壓力時注重加強經濟運行的過程性監測,強化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務實調度密不可分。必須看到,安徽發展面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帶來的空前機遇,人心思進的發展熱望進一步高漲,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把機遇意識轉化為實干行動,把發展藍圖實化為務實舉措,就能進一步凝心聚力、鼓足干勁,在抓發展、謀發展中更加主動、更加進取,以此創造更加優異的發展成績。
把握發展主動權,要牢牢立足實體經濟這一根基,加快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制造業強,則區域經濟強,我省制造業增加值在經濟總量中占比超過3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是全省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勢頭的根本原因。當前的經濟下行壓力突出體現在制造業企業普遍承壓,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要把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建設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首要任務。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必須強化產業鏈思維,在積極探索中深化對產業鏈發展規律的認知。一些地方特別是園區面對環境、要素制約的剛性,在謀劃項目、培育企業、布局產業上招數不多,原因就在于對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缺少系統性謀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注重營造產業生態,產業體系只能是“空中樓閣”。高質量發展是以創新為第一動力的發展。抓創新、謀創新的實效要更多落實到驅動先進制造業優化升級、不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上。上交所科創板的開板,讓一批科創企業擁有了成長為“明日之星”的快速通道。充分利用創新資源集聚的優勢,堅持走“科創+產業”之路,這是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的“加速器”,更是經濟發展的“穩定器”。
企業穩,則經濟穩。把握發展主動權,要持續創優營商環境,把“辦好自己的事”更多體現在“辦好企業的事”上。對接先進標準,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是一項意義深遠的重大決策部署。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是當前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激發活力的重中之重。作為長三角省份,營商環境的各項主要指標必須對接最高標準,別人能做到的一定要做到、而且能夠立足企業訴求進一步優化提升。創優營商環境,既要緊盯關鍵評價指標,更要著眼企業獲得感,廣開渠道聽企業心聲,面對面解難題,實打實疏堵點,竭力為企業創造更寬松經營環境,就能助力經濟發展行穩致遠。(胡 旭)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