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獲悉,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在產業興旺中的關鍵作用,推動全省農業產業化實現高質量發展,我省決定在全省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一批農產品加工強縣(市、區),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強園,打造一批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引進一批知名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
既定目標任務
到2022年,全省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力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300億元的縣(市、區)10個以上,部分強縣(區)突破500億元;建設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的園區10個以上,其中超200億元的3個以上,部分強園突破300億元;打造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企業15個以上,其中超100億元的3個以上;引進投資額累計超100億元的知名加工企業項目20個以上,形成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培育“皖”字號農產品品牌50個以上,其中在全國行業市場占有率、影響力位居前列的品牌10個以上。
發展加工強縣
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強縣”培育計劃,力爭到2022年農產品加工業強縣(市、區)主營業務收入翻一番。對農產品加工業前20強縣(市、區)實行動態管理、優勝劣汰,引領帶動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加快20強縣(市、區)農產品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統籌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與初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進一步科學合理布局,優化鄉村產業結構,打造鄉村產業發展高地,建成一批產業規模大、創新能力強、示范帶動好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建設加工強園
制定全省農產品加工園區發展規劃,加強對現有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產業強鎮等園區的整合,優化園區規劃布局。開展農產品加工園區提升行動,規范加工示范園區建設,引導農產品加工業明確功能定位、合理布局,促進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研發、服務等相互融合和全產業鏈開發。加大對示范區支持力度,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公共性、公益性領域加強服務支撐能力建設,打造一批科技研發、質量檢測、品牌建設、信息咨詢等公共服務平臺,推動農產品加工強園發展。發揮農產品加工園區的主體功能,創建集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便利化網絡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集群,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
打造領軍企業
致力于打造一批全國同行業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我省將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整合資源要素,鼓勵其跨地區、跨行業組建產業集團,并與上下游企業組成戰略聯盟,逐步發展成為整體競爭力強的行業領軍企業。以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為重點,加快發展各種類型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鼓勵和引導經營業績好、科技含量高、擴張要求強,且符合上市基本條件的成長型企業上市融資。實施“百億元企業”培育計劃,重點打造20家成長性好、規模位居前列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大政策支持,力爭盡快形成一批產值過百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
引進知名企業
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充分挖掘和發揮自身優勢,儲備遴選一批農產品加工招商引資重大項目,面向世界、全國知名企業,開展重大招商項目信息發布。開展上門招商,引導一批企業航母注冊地落戶安徽,發展“總部經濟”。做好招商引資項目規劃引導、項目論證、工作指導和政策支持,加強項目跟蹤服務,抓好項目落地、開工建設。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充分發揮世界制造業大會、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等展會平臺作用,加大農產品加工業招商引資力度。
培育產品品牌
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品牌,建立“一個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標準體系、多個經營主體”的公共品牌管控體系,加快提升“綠色皖農”品牌公信力。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進一步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和特色農產品品質評價,建立品牌目錄,實行動態管理,確保品牌含金量。強化品牌宣傳,深度挖掘農業品牌文化內涵,鼓勵支持企業加強營銷策劃和形象設計,講好品牌故事,打響“生態安徽、綠色品牌”農產品的知名度。制定品牌發展戰略,提升品牌影響力,重點培育50個行業排名靠前的品牌,力爭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國際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