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豬肉等食品類價格較快上漲影響,前三季度全省CPI低開高走,累計同比上漲2.3%,四季度物價走勢受到廣泛關注——
一邊是食品類價格較快上漲,一邊是工業品價格漲幅明顯回落。今年前三季度,全省CPI同比漲幅為2.3%,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但結構性上漲的趨勢更加明顯。 CPI指數主要由食品煙酒、工業品、服務項目三大項構成,根據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提供的數據,前三季度這三大項的價格走勢與上年同期漲幅相比呈現“一高兩低”態勢:食品煙酒漲幅比上年同期高3.3個百分點,而服務項目、工業品漲幅則較上年同期回落,特別是工業品價格同比漲幅回落達1.8個百分點。
“現階段物價抬升主要來源于突發因素。 ”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相關分析報告指出,由于需求保持平穩,再加上供給端成本因素總體可控,預計全年CPI繼續保持溫和上漲態勢。
在這一大趨勢下,年內須密切關注肉、禽等鮮活食品價格上漲幅度及對其他生活成本的影響幅度和外溢效應,采取更加精準有力的保供穩價措施,全力緩釋CPI持續上行壓力。
擺脫“全面上漲”,結構性分化加大,核心CPI低位運行
9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漲2.8%,漲幅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由于此番上漲主要由“菜籃子”商品價格所驅動,全社會感知較為明顯,一定程度強化了消費者對于價格上行的焦慮。
受中秋、國慶等節假日因素影響,9月份食品類價格出現較為普遍上漲是多年來的常態。今年的情況較特殊:當月,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7.8%,僅此一項就影響CPI上漲2.4個百分點,占到全部漲幅的近九成份額。而在食品價格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達70.2%,影響CPI上漲約1.8個百分點,占食品煙酒價格上漲影響程度的3/4。
“這一漲幅處于歷史高位。 ”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的相關報告指出。
豬肉價格的快速上漲主要受供求關系失衡影響,由于生豬補欄及生長周期相對較長,短期內消費者心理預期仍然普遍看漲,當前全社會對于價格上行更為敏感。但是,從物價總體運行狀況來看,消費物價缺乏全面上行的動力。
2018年時,構成CPI的八大類商品呈現全面上漲態勢,但到了今年前三季度已經轉為“七漲一跌”,其中交通和通信類價格漲幅由正轉負,出現2.3%的較明顯跌幅。居住類價格在CPI中權重僅次于食品類,今年前三季度的漲幅為1%,而去年同期由于房租普遍上漲等因素拉抬,漲幅達2.1%。
新漲價因素是拉抬前三季度價格的主要動力,其中食品煙酒漲幅中新漲價因素占87.1%,服務項目漲幅中新漲價因素占59.0%。一旦驅動新漲價因素的局部性供需失衡格局逐步調整,上漲動力就會趨于弱化,有助于CPI走勢回歸均衡態勢。
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分析指出,前三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累計上漲1.4%,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這也顯示出當前宏觀供求狀況以及貨幣金融政策等大環境均不支持物價全面上行。
消費替代效應顯現,結構性漲價有所擴散,須防范“漲聲不斷”
根據合肥周谷堆市場披露的10月份第三周交易行情,當周豬肉價格仍處在上升趨勢,批發價19.55至20.85元/500g,周環比漲幅14%左右。與此同時,牛羊肉價格也保持高位運行狀態。該市場分析認為,天氣轉涼,豬肉進入消費旺季,對肉價上行形成較強支撐。由于豬肉價格上漲,直接帶動了牛羊肉交易量增長,進入價升量增的銷售旺季。
從這一交易動向可以看出,豬肉價格持續上行帶來肉類消費替代效應正在持續顯現,并由此在牛羊肉、禽類和水產品等領域產生一定的聯動效應,消費物價的結構性上漲態勢有所擴散。
數據顯示,今年一、二、三季度,市場豬肉價格同比漲幅-0.3%、26.6%、49.4%。豬肉價格不斷向高位攀升產生了較為明顯的聯動拉抬作用:牛肉價格前三季度同比漲幅為11.0%、10.5%、16.0%,累計上漲12.5%;羊肉價格逐季漲幅為8.1%、7.7%、12.8%,累計上漲9.5%;雞價格同比上漲2.3%、6.6%、15.7%,累計上漲8.1%。
水產品價格的走勢上也印證了這一態勢。周谷堆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網公布的指數走勢顯示,8月下旬以來,水產品價格的周環比指數一直處于緩步上揚態勢。由于近期豬肉價格仍保持剛性上漲,10月27日的水產品周環比指數已經突破100,達到100.67,明顯高于10月20日的99.24。隨著冬季即將到來,以及部分水域禁捕措施的落地,未來水產品價格走勢料將保持相對的強勢。
未來,隨著豬肉供求關系改善,由消費替代效應帶來價格上漲擴散局面將得到改觀。但就當前市場和社會心理層面而言,必須對“漲聲不斷”局面保持警惕,全力穩定市場供應,更加注重引導市場預期,特別要避免不合時宜的“一刀切”等做法擾亂市場信號,加劇消費者的價格焦慮情緒。
應對旱情、冬季復雜性天氣等多重考驗,強化供給保障,全力保供穩價
今年夏季以來,全省遭遇干旱特別是淮河以南地區旱情較重。仍在持續的旱情對本地蔬菜等部分鮮活農產品的生產供應造成一定影響,成為當前影響CPI走勢的擾動因素。“旱情對CPI的影響總體比較有限。 ”在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副處長李紅梅看來,目前旱情總體仍是局部性的,只要及時采取抗旱保苗措施穩定農作物種植,就能有效減少不利影響。同時,旱情在全國范圍內影響有限,全國的重要瓜果蔬菜主產區供應仍然充足。總體來看,旱情不會明顯拉高CPI。
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相關報告也指出,目前除部分鮮果鮮菜等季節性不易儲藏運輸鮮活農產品外,其他各類商品的市場協調供給率充足,跨區域供給保障能力較強,為穩定物價運行提供了有利的基礎和條件。
必須看到,隨著冬季即將到來,低溫冰凍等復雜性甚至極端性天氣將增多。從近年來的物價走勢來看,冬季極端性天氣短期內會造成物價明顯波動。另外,今年元旦、春節間隔較短,均在明年1月份,四季度的物價運行受到節日因素拉抬將更加明顯。
10月26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會議,對保市場供應和物價穩定作出明確部署。面對物價結構性上漲和四季度偶發性、時令性因素增多的局面,更須未雨綢繆,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細化保供穩價預案,力保CPI走勢總體溫和可控。(記者 胡旭)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