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長江北岸、裕溪河畔的蕪湖市二壩鎮,一場盛大的簽約開工儀式在這里舉行,總投資1180億元的14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
就在同時,270個全省第四批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523.4 億元,覆蓋全省16個市。
在簽約開工儀式現場,位于長江南北的江北、江南產業集中區也有了新名字——皖江江北新興產業集中區、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這標志著,新掛牌的產業集中區將立足于創新與合作,迎來全新的轉型升級!
可以說,在這個春天,安徽經濟發展“大招”頻出。
新掛牌的兩大新興產業集中區和1180億元的項目長啥樣?
以下,是來自現場的第一手信息。
新、合、協、融是關鍵詞
更名后的江北、江南這兩個產業集中區,有何新變化?
先看看省里給的四個定位:
長三角新興產業合作示范區
全省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皖江城市帶聯動發展支撐極
產城融合綠色發展新城區
這意味著,創新、合作、協同、融合是關鍵詞。
向東!合作才能共贏
毗鄰長三角的蕪湖、池州兩市,將繼續“向東看”,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和滬蘇浙開展一系列產業合作。
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型材料、智能汽車、智能家電、工業機器人、大健康……兩大集中區將與滬蘇浙開展共建園中園、發展飛地經濟等多種合作模式,通過“補鏈、延鏈、強鏈”,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
帶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樣板”
兩大產業集中區將依托新興產業集中區交通、區位等綜合優勢,以科技創新培育動能,以擴大開放匯聚要素資源,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量的增長與質的提升統一。
提高新興產業集中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努力走在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前列。
聯動!攜手“抱團”,做強安徽
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新興產業集中區特色發展、錯位發展,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協同發展,加速合蕪馬、安池銅一體化進程,有序推動合肥都市圈擴容提質,加快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
融合!城市與產業融為一體
以產促城、以城促產,構建便捷、智能、安全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培育具有皖江特色的文化標識,建立多層次、高水平的公共服務網絡,為居民創造高品質綠色生活環境。
推動江北新興產業集中區與主城區跨江發展,打造蕪湖江北新區;推動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與主城區聯動發展,打造池州城市組團和濱江產業新城。
“高精尖+高大上”
當天,江北、江南產業集中區簽約的一批大項目,涉及汽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精密機械等領域。
這些項目中,不少都是牽手國企、上市公司的重大項目、高端項目,立足于“高精尖”、“高大上”的高新技術,將大大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創新能力提升。
江北新興產業集中區:
1、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園項目
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引領,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創新制造工程,促進汽車產業鏈向深度和廣度延伸。項目規劃建設創新研發中心、汽車智造綜合區、智能網聯示范區、高端裝備創新區、海陸空立體物流樞紐等。
2、海螺集團智能裝備及產業轉型項目
在江北新興產業集中區投資50億元建設年產能規模5000套高新智能空調項目;投資20億元建設年產10000輛鋁合金輕量化汽車總裝工廠項目;在蕪湖市投資30億元建設集健康養老、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醫養小鎮項目;在蕪湖市投資依托高等院校下設環保學院,建設音樂小鎮等文旅項目。
3、綜合智慧能源項目
圍繞江北新區建設和重大項目配套能源需求,在綜合能源、清潔能源和能源產業創新領域投資100億元,開展綜合智慧能源項目一體化開發和綜合能源服務,推動儲能裝備、氫能產業在蕪湖市的投資布局和示范推廣。
4、江北新興產業集中區綠色發展示范區項目
三峽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參與江北集中區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基礎設施和綠色產業發展等領域的規劃、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近期以生態灣沿江兩岸生態保護為重點,將該地區打造成為城市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遠期圍繞長江蕪湖岸線段,參與江北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岸線整治等,引入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
5、蕪湖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過江軌道)項目
發揮中國中車、中國中鐵在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工程建設等領域的優勢,為蕪湖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江南至江北段過江隧道項目提供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
6、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蕪湖激光產業園項目
建設激光增材制造技術研發中心、激光精密焊接技術研發中心、激光高端裝備技術研發中心等。重點研究解決高端激光裝備及工藝等領域中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
7、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蕪湖工程研發中心項目
依托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復合傳感、仿生視覺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優勢,推動雙目仿生視覺傳感器等技術在蕪湖市機器人、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現代農機等領域的融合應用。
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
1、中建材飛渡軍民融合產業園
建設軍民融合產業園,從事新型透波結構及其復合材料的設計開發、制備成型和綜合性能研究,年產1000臺全尺寸天線罩。
2、東陽光高端生物醫藥生產基地項目
建設高端保健品、生物醫藥生產基地以及高端專科醫院等大健康產業項目。
3、林展團隊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項目
建設年產1萬噸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生產項目,分三期實施。
4、隆科興紫外線固化式原位修復材料和機器人制造項目
建設年產12000噸紫外線固化式原位修復材料和50臺固化機項目。
5、古纖道紡絲織造一體化智能產業園
建設年產65萬噸熔體直紡—加彈—織造為一體的家紡產業鏈以及能源堡、變電站、空分中心、污水處理站等配套設施。
6、中基恒光(江南)智能制造產業園
建設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并通過產業基金引進行業骨干企業10家、上下游關聯企業20家以上。
7、佳晟年產10萬噸高端工業鋁基復合材料及深加工項目
建設年產10萬噸高端工業鋁基復合材料及深加工項目,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航空航天、電力電子和軌道交通等行業。
經濟:經濟總量大幅躍升,畝均投資強度和稅收顯著提高
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集聚,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和服務鏈基本貫通,產業生態圈初步形成
城市:城市功能不斷完善,與主城區和周邊園區空間有效銜接,人口集聚水平顯著提升
交通:現代綜合交通系統加速構建,與主城區聯動互動方便快捷,對外通達能力明顯增強
生態:綠色發展形成示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建設三條紅線嚴格堅守
機制:體制機制創新有效推進,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運行管理體系基本建立,新興產業集中區發展充滿活力
隨著新興產業的強力帶動,未來五年,江北、江南兩大集中區的美好前景就在眼前。
文字:鄭莉 王弘毅
攝影:李博吳文兵
編輯:馬成濤 王珂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