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比拼的是韌性與毅力。在外貿這條跑道上,安徽2023年賽出了新成績——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均首次躍升全國第十位,進出口增速、出口增速躍升全國第八。
回看這一年,這張成績單有跡可循。它藏在合肥中歐班列的汽笛聲里,藏在蕪湖港波光夕照的船影里;它源于“新三樣”異軍突起,源于“徽動全球”出海奔忙。
“貿易是流,產業是源”。安徽省商務廳領導的話道出了這一跨越的根由。
外貿首進十強,一直被視作內陸省份的安徽,“氣質”變了:在全球產業舞臺上的越來越強的存在感,帶來的是“向海而興”的開放胸襟、自信自強。
不止“新三樣”
近日,在安徽比克新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倉庫內,250箱價值15萬元的鋰電池通過海關現場查驗合格后,啟程發往印度尼西亞。
越來越多安徽產鋰電池漂洋過海。數據顯示,去年,安徽鋰電池出口136.9億元,占同期安徽省出口總值的2.6%。
時代在變,貨物貿易的結構也在變。
過去,服裝、家具、家電等“老三樣”大量出口、走俏海外。如今,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外貿“新三樣”揚帆出海、叫響全球。
2023年,安徽“新三樣”出口增長11.6%;汽車及零配件出口增長1.1倍,整車出口超110萬輛、約140億美元,出口數量和金額居全國第2。全國每出口4輛汽車、3臺光伏逆變器,分別就有1輛、1臺是“安徽造”。
數據“點滴”向好的背后,傾注了安徽外貿企業的不懈拼搏。
奇瑞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出口連續21年穩居全國第1;江汽中高端輕卡出口穩居全國第1;安徽合力叉車出口穩居全國第1;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出口穩居全國第1。
不止“新三樣”。安徽圍繞十大新興產業,以產興貿、以貿促產,全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0.6%,占比提升至68.5%。
新質生產力,成為安徽出口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拉動力量之一。
去年以來,安徽積極開拓高質量發展新賽道,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勢頭強勁。全省聚力打造汽車“首位產業”;十大新興產業全面發力,集成電路產量增長1倍以上,裝備制造產業營收突破萬億元,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5200億元……
安徽加快培育外貿增長的新動能,還需要放大優勢,穩定和擴大機電產品、“新三樣”等在全球產業體系中具有競爭優勢的拳頭產品的出口。
“貿易是流,產業是源。新的一年,將突出產貿融合,加快打造外貿發展新引擎。”安徽省商務廳廳長方旭表示,將強化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推動外貿優勢產業提升能級,加快培育外貿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增強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
2024年,安徽將打造汽車和電子信息出口雙“千億”、光伏儲能和智能家電家居雙“五百億”外向型產業集群;強化對汽車、“新三樣”進出口平臺、物流、金融、風險等保障,加大汽車及零部件、“新三樣”及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優勢產品出口力度;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等進口;提升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發展水平,基地出口占比達到35%。
小包裹,大舞臺
淘寶、拼多多、抖音,這些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國內互聯網平臺,但你聽說過全球速賣通、Temu、TikTok嗎?
當外國人愛上了網購,來自中國的新興電商平臺迅速崛起,來自安徽的商品大量地通過跨境電商形式走出國門。
坐落于蕪湖自貿試驗區,慕晨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營跨境出海服務,在去年的“黑色星期五”購物狂歡節,慕晨在30余家跨境線上平臺實現銷售額約3600萬美元。
越來越多企業憑借“小包裹”走向國際大舞臺。2023年,安徽跨境電商交易額413.3億元,同比增長35.5%。
跨境電商成為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作為跨境電商重要境外節點的海外倉,布局不斷完善。海外倉可以讓出口企業將貨物批量發送至國外倉庫,實現該國本地銷售,本地配送。2023年,安徽企業建設租用海外倉(含中繼倉)357個。
小商品“走出去”,常面臨報關繁瑣、商戶無法提供增值稅發票等難題。作為一種外貿新業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應需而生。
蚌埠中恒商貿城是我省首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市場。試點市場內的企業可享受組柜拼箱、增值稅免征不退、跨境人民幣結算等政策紅利。2023年,安徽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同比增長24.1%。
國內外貿領域的新業態層出不窮,和傳統貿易相比,新業態呈現小額、海量、電子化等特點。應時而變,安徽正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
2023年,合肥、滁州分別獲批國家級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范地、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華茂、皖通兩家企業入選全國首批信息技術外包和制造業融合發展重點企業名單。新獲評國家級文化出口重點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中部第1。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站在新起點,安徽將繼續認定一批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打造一批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力爭2024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20%以上,建設、租用海外倉達到400個。
安徽還將推進蚌埠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建設,爭創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以此來探索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同時還將擴大數字貿易,打造動漫游戲等數字貿易新增長點。
郵件不如見面
外貿行業內,流行這樣一句話:一千封郵件,不如一次見面。
時間回到去年元旦,當人們還沉浸在跨年的喜慶氛圍中,由省商務廳牽頭組織的“徽動全球”集中包機出訪團,正在日韓緊鑼密鼓地開展經貿活動。
10天時間里,出訪團組先后輾轉日本東京、大阪、京都,韓國首爾、京畿道安陽市、麗水市、光陽灣圈經濟自由區7個地區。最終,簽訂正式合同和意向外貿訂單33項,訂單金額22.4億元。
在過去一年中,安徽迫不及待地走出去,活躍于各大境外展會,拜訪貿易伙伴。啟動“徽動全球”萬企百團出海行動,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采取集中與分散、“包機+小分隊”等各類方式出海。
去年,安徽省商務廳統一組織超2100家次企業參加20場境外展和6場境內國際展,簽訂意向訂單273億元。各市共組織超2300家次企業參加境內外國際展,簽訂意向訂單147億元。
廣交會、土耳其汽配展、香港環球資源展、美國拉斯維加斯紡織服裝展等境內外知名展會上,安徽企業不放過每一個機會,搶抓每一筆訂單。去年,安徽組織超4500家次企業參加境內外知名展會,企業累計簽訂意向訂單420億
外部越復雜嚴峻,越要有一種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機感,政策出臺的速度、力度、廣度就越要跟得上。
去年,安徽印發《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若干措施》《加強和改進安徽外經貿金融服務行動方案》等,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好政策支撐和服務保障。
加快推動蕪湖港、合肥港、安慶港鋰電池等港口危險品碼頭作業資質落地,爭取“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落地等一系列措施,實實在在地回應了企業期盼,營造了良好的外貿發展新環境。
把好的政策舉措機制化長效化,將激發更大的發展動能。
方旭表示,新的一年,將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在具體“打法”上,將全力強化政策服務保障,“一企一策” 精準幫扶外貿企業。同時,加快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暢通國際物流通道,增開國際及地區全貨機航線,爭創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持續構筑開放型經濟的大通道、大平臺。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