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聚焦2025全國兩會

新華社評論員:科學把握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著力點

來源:新華網2025-03-06作者: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題:科學把握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著力點

新華社評論員

“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經濟大省挑大梁必須把握好的著力點,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基本路徑,為經濟大省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實踐指南。

“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要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更好發揮帶動和支柱作用”……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多次對經濟大省挑大梁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確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經濟大省,是穩住全國經濟基本盤的“壓艙石”。2024年,廣東、江蘇、山東等經濟十強省份貢獻全國超六成的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國比重超過63%,其中有7個省份經濟增速跑贏全國5%的增速,有力支撐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在我國經濟地理版圖中,經濟大省挑大梁的特點日益凸顯。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堅持系統思維,弘揚實干精神,進一步把握好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著力點,更好發揮經濟大省的重要作用,就能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經濟大省挑大梁,就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內生動力,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價值實現。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一方面,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另一方面,抓產業創新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堅持“兩手抓”,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才能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雙輪驅動”更加強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經濟大省挑大梁,就要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經濟體量大,向前發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動力。經濟大省要先行先試、內外兼修,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不斷除障礙、增動能,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國內國際,抓好城鄉融合、區域聯動,優化生產力布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必須敢于啃硬骨頭、突進深水區,在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主動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內卷式”競爭等改革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要全面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一視同仁對待各種所有制企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空間,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添活力、增動力。

經濟大省挑大梁,就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在全局上謀勢,于關鍵處落子,歸根到底要把黨中央的戰略謀劃和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轉化成發展實效。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再到實施糧食安全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一系列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落實落地,離不開經濟大省的有力帶動、扎實推動。大有大的優勢,大有大的擔當。經濟大省只有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充分發揮自身體量大、動能強的顯著優勢,立足自身比較優勢,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勇于擔當、奮發有為,才能以自身發展帶動區域、助力全局,實現“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

經濟大省挑大梁,就要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經濟大省發展得快一些,理應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積極探索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要大力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方面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著重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優化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經濟大省挑大梁,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各級黨組織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廣大黨員干部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樹立遵規守紀、清正廉潔的形象,勇挑重擔、開拓進取,必將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斷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責任編輯:陳珺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晚上一个人看的www|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插我舔内射18免费视频|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正在播放国产一区|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 韩国全部三级伦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777爽死你无码免费看一二区|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三级理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本www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 伊人色综合久久|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国产激情对白一区二区三区四| 12345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9lporm自拍视频在线| 女人与公拘交的视频www|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高清|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6页| 无限韩国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热久久视久久精品18国产| 巨胸喷奶水www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av专区无码观看精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