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雜志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文章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文章指出,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科技事業的“摩天大樓”高高聳立,離不開一個堅實而穩固的地基作支撐。在科技創新的鏈條上,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產,基礎研究往往處于起始端,地基打得越牢,科技事業大廈才能建得更高。新時代十年,當人們感嘆“中國之快”,拷問“何以中國”時,科技進步往往是中國發展極具辨識度的成就符號。最長的跨海大橋、最大的5G網絡、最先進的高速鐵路、最遠程的量子通信……這些年來,我國科技事業高歌猛進,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篇章充盈著向上動力,推動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逐年跨越進位,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舉世矚目的成就,引領潮流的創新,令人目不暇接的產品……殷實華章中,最是科技底色鮮明厚重。浩瀚星空傳來的“感覺良好”,萬米深海打開的“海底世界”,人工智能帶來的“觸手可及”,從大國重器到超級工程,從科技農具到指尖觸屏,每一個“從無到有”“從0到1”的新突破,背后是大量自主研發的新科技。科技創新之“變”,奮進中國之“進”,讓我們愈發深刻體會到:有創新就會有發展,謀創新就能謀未來。黨的二十大報告全景式擘畫出一幅承載著14億多中華兒女夢想的壯闊圖景。奮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一語中的、意味深長。走好未來之路,科技創新是一條關鍵賽道,必須起而行之,抓住創新,扭住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科技革命加速演變,科技創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腳步再快一些,步子再大一些,我國科技創新才能“勇立潮頭”,實現更多的“彎道超車”。但是,我國科技創新還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還有一定領域處于技術封鎖的被動境地。置身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的關鍵時期,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尤其緊迫。只有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強基礎研究,從根本上破解“兩頭在外”問題,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基礎研究是打地基、固根本的工作,可能有時候一時看不到“顯績”,但只要錨定目標、潛心鉆研,讓睡大覺的科研儀器加速“轉”起來,讓科技人才“才盡其用”、大展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位置”“第一動力”就能牢牢抓在我們手上。
偉大事業都基于創新。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范式發生深刻變革,如今更需要堅持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發展的地基,把科技事業大廈建得更高。新征程上,夯實創新基石,定能全面激活科技創新“一池春水”,將科技發展進步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