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東方這片古老土地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奇跡,深刻影響了人類減貧事業的歷史進程。
●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的大臺階,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繼續前進的道路上,一個改革不停頓的中國必定會繼續創造“當驚世界殊”的奇跡,一個開放不止步的中國必定會為世界增添發展新動能。
2021年7月1日,注定會在時間的坐標上鐫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這是一個在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都永遠值得銘記的榮光時刻。在這重要時刻,我有幸參加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創造了一個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闊步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百年風華、千秋偉業,從開天辟地的偉大瞬間,到百年奮斗的優異答卷。此時此刻,怎能不讓正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的14億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由衷地為中國共產黨驕傲自豪,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驕傲自豪,為從未有過的美好生活驕傲自豪!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也必將告慰無數革命前輩和先烈:今日之中國,正如您所愿。
這一莊嚴宣告,意味著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劃上了句號
《詩經·大雅》中“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一方面反映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對勤耕細作、豐衣足食的樸素追求,另一方面蘊含了中國歷代政治家、思想家所希望達到的社會治理境界。縱觀中國歷史,還沒有哪一個朝代能夠讓人民擺脫絕對貧困,那些所謂的封建社會“盛世”,也從未真正讓人民豐衣足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映照出千百年來勞苦大眾的艱辛生活。
100年前,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地扛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大任,從此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引用“小康”這一極具中華傳統智慧的概念,創造性地描述我國四個現代化的建設藍圖和發展戰略,從而使“小康”一詞具有了鮮明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特征。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從“三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和內涵的逐步發展、日趨完善,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開創新境界。
改革開放40多年來,8億多人口實現脫貧;全球范圍內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親自督戰,率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打響了一場史無前例、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任務。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今日之中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百年史詩一般的奮斗,書寫在物阜民豐、萬家燈火,書寫在每個中國人的幸福生活之中。在世界東方這片古老土地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奇跡,深刻影響了人類減貧事業的歷史進程。
這一莊嚴宣告,蘊含著中國共產黨向14億多中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如期實現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在旗幟上的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初心如磐,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國情提出了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一系列具體措施。從讓窮苦人過上好日子的錚錚誓言,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精辟論斷,到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宣示……在戰勝貧困的道路上,黨帶領人民櫛風沐雨、接續奮斗。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2015年11月,北京京西賓館,被外界稱為“史上最高規格”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這里舉行。會上,22個中西部省(區、市)主要負責人,在脫貧攻堅責任書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向黨中央立下“軍令狀”。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他再次強調:“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莊嚴承諾”這四個字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彰顯了一位大黨大國領袖的強烈歷史擔當。
千年夢想今朝圓,一份篤定讓我們創造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出臺了一系列超常規政策舉措,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體系,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八年間,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投入幫扶資金近1.6萬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10萬公里、新增鐵路里程3.5萬公里、大電網覆蓋范圍內貧困村通動力電比例達到100%,貧困人口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在這一前無古人、世所罕見的偉大斗爭中,1800多名基層扶貧干部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他們以自己的青春、熱血乃至生命兌現承諾,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寫就了反貧困斗爭的偉大史詩,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在共和國的歷史上筑起了一座新的精神豐碑。
這一莊嚴宣告,昭示著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屈不撓、接續奮斗的果實,更是啟航新征程、揚帆再出發的動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是胸懷千秋偉業的百年大黨在新的起點上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新的莊嚴承諾。
百年華章鑄輝煌,嶄新偉業已開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已經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奮斗目標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的大臺階,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基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變化,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即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可以看出,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把原來設定的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15年,同時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更高目標。這一理論不僅豐富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內涵,同時也對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做出了新的質的規定。
到2035年,我國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50年,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顯著提升,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就意味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形成的物質基礎、治理體系和寶貴經驗,必將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積累新的量變提供根本前提和發展保障。
這一莊嚴宣告,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必將為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斗、頑強拼搏,不僅通過自力更生、改革開放發展了自己,還通過真實親誠、共建共享,成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全球經濟增長、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繼續前進的道路上,一個改革不停頓的中國必定會繼續創造“當驚世界殊”的奇跡,一個開放不止步的中國必定會為世界增添發展新動能。
實現全面小康的中國,將為世界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廣交會、服貿會、進博會、消博會等經貿盛會輪番登臺,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機制結出累累碩果,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不斷深化,“一帶一路”建設從“大寫意”轉向“工筆畫”......尤其是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中國共產黨領航的新時代中國勇開頂風船,以大國擔當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愿望。“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一帶一路’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今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一帶一路”亞太區域國際合作高級別會議發表的書面致辭,更加表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發展——從來不是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實現全面小康的中國,將為其他國家提供極具價值的發展經驗。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幫助這么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第73屆聯大2018年通過關于消除農村貧困的決議,將中國倡導的精準扶貧理念與實踐寫入其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經驗可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經驗被實踐證明是成功的”尼日利亞前總統奧巴桑喬如是評價。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想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全體中國共產黨員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偉大號召,不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