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在上海市長寧區考察時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這一重要命題,到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再到今年10月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系統闡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化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叭^程人民民主”的命題,既體現了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這一命題,對于深入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意義重大。
全鏈條的人民民主
全鏈條人民民主意味著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各個環節緊密結合、相互關聯。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貫穿了從選舉、審議、決策、管理到監督的全過程。人民不僅參與投票選舉,還參與公共事務商議、國計民生重大決策、經濟社會事務管理、公共權力運行監督等各個環節。
人民民主的全鏈條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追求民主的歷史進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的。歷史地看,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民主貫穿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鏈條在黨的百年輝煌歷程中漸次鍛造而成。具體地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每個鏈條都在日臻成熟與完善。起初的民主選舉,從當年解放區的“豆選”開始,如今有憲法對于公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規定,又有不斷完善的選舉法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就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和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進行廣泛協商。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優良傳統,在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條件下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黨在革命年代就十分注重發動工農群眾,新中國牢固確立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今天已經形成人民廣泛、直接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局面。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提出了讓人民監督政府的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如今,中國特色的人民民主已經發展成全過程的完整鏈條。
全鏈條人民民主體現了民主的真正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如果人民只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在長期探索實踐中,黨領導人民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體現民主的完整意義,讓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行使民主權利,切實防止出現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概括出四個“要看”和四個“更要看”的標準,充分說明了民主的真正意義。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全鏈條人民民主的根本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通過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真正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全過程人民民主各個環節彼此貫通起來,保證人民全鏈條參與,確保黨和國家在決策、執行、監督等權力運行的各個環節都能聽到來自人民的聲音,確保人民當家作主,切實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維護人民權益,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真實性和有效性。
全方位的人民民主
全方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體現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覆蓋國家治理的各環節,貫通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旨在保障和實現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的廣泛權利,讓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系統性、集成性和完整性。
全過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是全方位的,原因就在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方位的,作為人民根本利益具體表現形式的群眾需求也是全方位的。人民群眾全方位的需求,隨著時代變遷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不斷滿足人民全方位增長的需求,才能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效能。否則,如果全方位的需要不能全方位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治理鴻溝”。所以,民主如果不是全方位的,很難滿足社會需求,就很難說是真正的民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深刻指出的,“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
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必須牢記“國之大者”。站在為人民謀幸福的高度看,全方位人民民主的精髓在于“三個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全方位的人民民主要求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國家法律和公共政策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全方位拓展人民群眾參與立法、表達訴求的途徑和方式,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方位的人民民主要求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來。全方位落實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讓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有序參與到國家治理實踐的各方面,參與到經濟社會管理各方面。全方位的人民民主要求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來。在新發展階段,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全方位構筑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三個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離不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平臺,這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支撐。基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平臺,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有效保證人民權利,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系,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能夠有效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功能。
全覆蓋的人民民主
全覆蓋人民民主表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層結構,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關鍵之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三者緊密相聯,相輔相成,深度耦合,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構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特整合機制,有效保證國家治理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邏輯,體現了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顯著優勢。否則,那種政治操弄的“金錢民主”或某些混亂無序的“瘋狂民主”,都不可避免會帶來權力、利益和權利關系的嚴重紊亂。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包含著權力、利益和權利的內在一致性,全面覆蓋了政治發展和政治運行的基本邏輯。黨的領導就是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執掌政權和治國理政,包含著權力邏輯;人民當家作主為的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來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包含著利益邏輯;依法治國通過公平正義調節權利義務關系確保公民資格,包含著權利邏輯。三者有機統一包含的這種政治運行邏輯,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協同性、獨特性和優越性。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絕對離不開黨的領導,離不開社會主義法治。鄧小平指出:“不要社會主義法制的民主,不要黨的領導的民主,不要紀律和秩序的民主,決不是社會主義民主?!敝袊伯a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而是覆蓋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這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證。黨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是一種富有中國特色的全覆蓋權力協同機制。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在制度設計和法律法規安排上確保人民當家作主有序推進,體現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在要求。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理政的總章程,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協同機制的又一特色,是一種保證全過程人民民主有序推進的全覆蓋機制。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邏輯,體現了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特優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六個必須堅持”,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平臺上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不斷完善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教育長、教授〕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