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安龍(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作風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等,意在表明作風建設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的特點,需要實現作風建設的常態化、長效化。那么,作風建設何以“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這是由什么所決定的呢?
建設強大政黨的目標導向所決定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保障。而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就必須不斷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建設一個強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而要建設這樣一個強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作風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黨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不同領域和不同方面,作風建設是其中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質言之,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環節和關鍵支撐,離開了作風建設,要建設一個強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根本不可能的。作為一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只有力量強大、日益健壯,才能不斷鞏固自身執政地位,實現長期執政,進而跳出循環往復的歷史周期率。但是,跳出歷史周期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當前,在中國共產黨找到的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兩個答案中,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作風建設是其中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為一個在中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作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跳出歷史周期率具有一定的艱巨性、復雜性,這就決定了自我革命推進到什么階段,黨的作風建設就需要跟進到什么階段,這也是作風建設沒有終點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業永續發展的現實需求所決定
實現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也是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的一項艱巨任務。中國共產黨是現代化發展道路的積極探索者,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自身的重要使命和任務。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日益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愈益成熟,中國式現代化事業不斷發展,呈現出方興未艾、蒸蒸日上的良好勢頭。從原來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處于落后者、追趕者,到今天在世界現代化潮流中后來居上,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正確的、前景是光明的。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兩步走”戰略藍圖,即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最大的政治”,而要始終確保中國式現代化事業持續發展、繁榮興盛,離不開作風建設的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建設是為黨的工作大局服務的,應該體現黨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作風的要求,使改進作風的過程成為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過程。”黨的作風建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植根于黨的事業發展土壤、緊密服務于黨的工作大局的實踐工程。因此,黨的作風建設必須以“國之大者”為依據,以“最大的政治”為導向,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需。然而,實踐永無止境,發展永不停息,事業未有窮期。中國式現代化的行穩致遠、進而有為,決定了作風建設不是權宜之計、一時之舉,而必須一以貫之推進下去。
密切聯系群眾的核心追求所決定
同其他政黨不同,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人民立場,根本價值追求是為民服務,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所內在決定的。不斷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是中國共產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作為一個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與人民之間是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的關系,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和最強力量。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面臨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所以,要使黨一直擁有澎湃不竭的力量源泉、堅固厚實的執政根基,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而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有效途徑,抵御歪風邪氣、激揚清風正氣,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使脫離群眾的傾向得到遏止、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得到糾正,有利于黨群關系的進一步密切和融洽。所以說,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群關系,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然而,為民謀利、服務群眾是一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黨,必須始終堅持“一切以人民為中心”和“一刻也不脫離群眾”的理念。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面對人民群眾的各種新期待、新需求,更要在新的趕考之路上走好群眾路線,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也就意味著,以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而密切聯系群眾是永無完成之時、收官之日的。
作風問題自身的內在特點所決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風轉變也非一日之功。作風問題積累時間長、涉及領域廣、解決難度大,一些作風問題看似解決了,但實則未然,極易反彈回潮。事實上,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才能真正解決不良作風死灰復燃、“濤聲依舊”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必須經常抓、長期抓。”面對作風問題反復性、頑固性的特點,需要堅持思想建設與制度建設相統一、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抓常與抓長相并重的原則,推動作風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以此解決一些不良作風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的問題。糾風之難,難在防止反彈。一些積習甚深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不僅難管難治、難禁難絕,而且會隨著形勢的變化而出現各種新的變種、改換各種新的面目,老問題解決后又會冒出新問題。那種認為糾治不良作風能夠“快刀斬亂麻”“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符合作風建設基本規律的。事實證明,改進作風注定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只有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鍥而不舍地推進下去,才能真正蕩頑瘴、祛沉疴、除痼疾,使歪風邪氣無處可遁、黨風政風煥然一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