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安徽理論界

大力推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來源:安徽日報2022-08-02作者: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致賀信強調:“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璀璨的農耕文明,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責任。”近年來,安徽全面啟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保護政策制定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挖掘、普查和申報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們要著力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傳承和利用,大力推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科學整體謀劃,制定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安徽農業生產歷史悠久,農業文化遺產豐富。自2012年中國開啟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挖掘認定工作以來,安徽省列入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5項,進入全國農業文化遺產普查名錄8項。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加快推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力度,相繼出臺《關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但農業文化遺產認知度與農業大省和文化強省建設要求不相匹配,同時散布在全省境內的農具類、灌溉工程類、物種類、農業民俗等各類文化遺產亟需挖掘、保護和傳承。各類農業文化遺產具有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多重價值,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一是各級政府對照鄉村振興主要內容,科學合理制定區域內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統籌各類遺產保護資源,做好遺產保護頂層設計工作;二是各級政府參照國家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評定標準,推動區域內各類遺產認定標準體系建設,做好遺產保護考核工作;三是各級政府扎實有效做好農業文化遺產挖掘、普查和申報工作,建立農業文化遺產項目庫,推動遺產項目宣傳推廣,提升安徽省農業文化遺產知名度。

回歸生活場景,重構農業文化遺產記憶范式。農業文化遺產是我國農村社會發展歷史記憶載體,其穿越時空,連接歷史與現代,傳承遺產地居民生產生計、飲食習慣、風俗倫理等,勾勒遺產地居民生活場景。一是回歸文化遺產地居民生活化敘述。市場經濟和城鎮化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原本源于鄉村的生活場景經過包裝轉換成文本、視頻、圖片,這種模式化的記憶讓文化遺產“失味”“失趣”。回歸遺產地居民生活化敘述才能實現情感共鳴。二是回歸文化遺產地秩序性認同。農業文化遺產在傳統的鄉土社會中,體現的是“人—自然—社會”閉環生態系統,凝結著居民改造自然和型塑社會秩序的寶貴經驗。在現代經濟理性話語體系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出現“遺產工業化”現象。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應回歸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秩序認同。三是回歸文化遺產地多樣性喚醒。現實操作中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往往呈現“模式化”現象,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遺產原本的規律性、表達性、多樣性被工具性、儀式性、同一性所取代。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應回歸遺產地居民的主體性、遺產形式的多樣性,實現居民與遺產共同在場。

創建農遺品牌,推動農業文化遺產產業發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需要挖掘遺產地內生動力因素,創建農遺品牌,融合產業發展,發揮農遺功能,夯實遺產地居民物質基礎,實現遺產地居民生活質量改善與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同向同行。一是盤活農遺資源,推動農業產品品牌建設。要利用現有農遺資源發揮農遺資源品牌效應,拉動農產品生產消費,增加農戶收入,促進農村產業發展。二是借助農遺品牌,推動農村特色旅游產業發展。積極拓展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功能,利用農遺“活態性”傳承要求,充分發揮農遺資源的生態價值和文旅價值。依托聚落類、遺址類資源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依托農業技術類、工具類資源發展鄉村體驗旅游;依托農業景觀類、民俗習俗類資源發展健康養生旅游,推動鄉村服務業發展,為農村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三是打造“農遺+”產業鏈,推動農遺文創產業發展。安徽農業文化遺產數量繁多、種類齊全,我們要盡可能延長安徽農遺資源產業鏈,推動農遺項目文旅產品開發、生產和銷售,提升農遺資源附加值,賦能農遺產業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優化培育機制,破解農業文化遺產人才難題。我國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大量農村人口流向城鎮,傳統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生產知識、生產習俗等逐漸被遺忘,農業文化遺產功能被消解。我們要優化農業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育機制,打破農業文化遺產失傳的人才困局。一是挖掘培育本土傳承能人。傳承人在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開發中發揮主體性作用,各級政府加大對傳承人挖掘力度,將現有“土專家”“田秀才”收編,對瀕臨失傳的傳承人培育給予政策照顧,因地制宜開展傳承人業務培訓,擴充傳承人存量。二是積極實施傳承人培養工程。遺產地與高校科研機構聯合,成立農業文化遺產研究和培訓機構,專門從事新時代農遺傳承人的培養與培訓工作,定期開展各類遺產項目傳承人職業培訓,提升傳承人業務水平,擴大新時代傳承人隊伍,彰顯農業文化遺產時代價值。三是打造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共同體。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既需要大量專業的傳承人才,也需要專業的管理人才,各級政府搭建平臺,廣泛吸納企業、社會組織及居民積極參與,構建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共同體,推進安徽農業文化遺產保護人力資源建設。

朱玉利

(作者單位:合肥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為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AHSKQ2020D95]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电影| 国产一级理论片|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成全动漫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bd| 草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大片免费天天看|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区se|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网址|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金8国欧美系列在线| 国产黄大片在线视频| 9久热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婷婷开心深爱五月天播播| 亚洲13又紧又嫩又水多| 欧美成人免费公开播放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波多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院|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天天干天天拍天天射| z0z0z0女人极品另类视频| 最近2019中文字幕无吗|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精品| 医生系列小说合集| 美女被网站大全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免费下载| 国产在线视频你懂的| 黄页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无码| 性xxxfreexxxx性欧美|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