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20日上午,安徽省界首市生態環境分局聯合界首一中開展生物多樣性體驗研學活動,活動邀請界首一中50余名優秀青年代表走進界首國禎水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的生物多樣性體驗地,近距離感受自然魅力,共探生態保護奧秘。
沉浸式體驗:解碼水生態的“生命密碼”
活動中,師生們首先參觀了水環境科普館室內展區。通過圖文展板、互動模型及多媒體演示,同學們直觀了解了界首市水資源分布、水污染治理、水資源節約利用等界首水文化內容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
隨后,一行人來到戶外微生態濕地系統。工作人員詳細講解了濕地如何通過植物根系過濾、微生物分解等自然過程凈化水質,以及濕地作為“地球之腎”在維持生物多樣性中的關鍵作用。同學們實地觀察了濕地植被群落和棲息其間的昆蟲,切身感受到微生態系統的復雜性與脆弱性。
在東城河調蓄池工程現場,技術人員結合水處理設施運行流程,向同學們演示先進的初期雨水調蓄凈化系統。“每天處理約7000立方米初期雨水,守護著界首的碧水清流。原來我們日常看到的雨水都要經過這么多道‘關卡’才能重新回歸自然!”一名學生感嘆道。通過實地觀摩,大家直觀理解了水資源循環利用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踐路徑。
政企攜手:構建生態教育“新課堂”
界首市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以“青年+生態”為切入點,旨在通過沉浸式研學,引導青少年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培養“生態保護從身邊小事做起”的責任意識。界首國禎水環境治理有限公司作為生態治理參與方,也希望通過開放環保設施,讓公眾更深入了解生態修復工程的科學原理,凝聚“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保護合力。
參與活動的學生代表分享道:“這次研學讓我看到了課本外的生態‘活教材’,原來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與污水處理、濕地保護等具體工作緊密相連。未來我會從節約水資源、愛護身邊動植物做起,做生態保護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生態共建:讓生物多樣性保護“可見可感”
近年來,界首市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修復工程,通過打造水環境科普館、微生態濕地等體驗載體,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公眾互動”的生態教育體系。此次研學活動既是對“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預熱,也是該市生態環境教育常態化的縮影。下一步,界首市將繼續創新形式,開展更多貼近公眾、富有實效的生態實踐活動,讓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深入人心,為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注入更多力量。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