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以上,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日前,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等多部門聯合印發《安徽省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稱《方案》),我省將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產業綠色化轉型等措施進行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計劃到2027年,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整改合格率達到90%以上。到2030年,各項指標進一步提升。
根據《方案》,我省將加強農用地分類管理,動態調整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農用地數量和邊界,明確城鎮開發邊界外不得規劃建設各類開發區,未依法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或納入管控和修復名錄的地塊,不得作為“一住兩公”用地。
我省將加快產業綠色轉型,2025年底前淘汰豎罐煉鋅工藝,關停單爐產能7.5萬噸/年以下半焦生產裝置;推動鋼鐵、焦化企業配套干熄焦、VOCs治理等設施。2025年底前建立地下儲罐清單,2026年底前完成石油化工行業單層儲罐排查與防滲改造,從源頭阻斷滲漏風險。
在防控行動中,將嚴防污水廢液滲漏,減少涉重金屬廢氣排放。指導沿江5市部分化工園區開展“一園一策一圖”暨環境應急三級防控體系建設。加快完善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體系,池州市貴池區、銅陵市義安區等區域執行部分行業顆粒物和重點重金屬特別排放限值。
針對備受關注的受污染農用地,我省全面開展受污染農用地溯源排查整治,建立污染源清單,2027年底前,池州市貴池區、銅陵義安區、合肥市廬江縣和巢湖市完成污染源整治。2030年底前,其他各相關市基本完成污染源整治。
《方案》要求將開展沿江1公里化工騰退地塊土壤污染專項治理行動,全面查清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騰退地塊的土壤污染狀況,采取風險管控或修復措施,嚴防污染入江。并推廣合肥老工業區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經驗,探索分片分期風險管控修復和“環境修復 開發利用”模式。
在防控行動中,我省將加強重點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推動復墾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土地用途管制、土壤環境管理多源數據共享,形成土壤污染源頭防控“一張圖”。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