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食品安全關,要從源頭抓起。近年來,合肥以民生為導向,持續加碼源頭治理、全程監管、社會共治,傾力為全市群眾打造更放心更安全的食品消費環境。如今,從超市到菜市場,從追溯碼到檢測室,越來越多和食品品質有關的“新場景”不斷出現。
“實驗室”搬進菜市場
在九華山路菜市場,有一處特別的“實驗室”,每天早上7點開始營業,實驗對象是菜市場隨機抽取的15到20種菜品,包括蔬菜、生禽、水產等。
3月20日上午,工作人員方玉燕正在忙著檢測送來的抽樣菜品。“從抽樣到檢測這一流程,我每天都會重復數十次,主要是對當日菜品中的藥殘、農殘、非法添加等進行抽樣檢測。”她介紹,檢測結果會自動錄入后臺,一旦出現抽檢不合格,對應的菜品會全部下架,并即刻銷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每天在開市前對15種菜品進行固定檢測,市民若有需求也能“隨送隨檢”。
當天上午9點30分左右,家住寧國路附近的張大爺來到檢測室,想要檢測剛買的毛白菜和魚肉。“現在氣溫升高,食品安全的風險增加,送來檢測一下,我們吃得也放心些。”
九華山路菜市場工作人員王婷婷介紹,檢測室從菜市場開業時就有,至今已有兩年半時間,每周都會有市民來這里主動檢測。王婷婷介紹,菜市場會及時公示每天的菜品檢測結果,為創造放心安全的食品消費環境提供有力依據。
二維碼成蔬菜“身份證”
3月20日下午4點,記者來到位于政務區的合家福超市天鵝湖店看到,打包好的蔬菜分門別類陳列在生鮮區。這些蔬菜的上方懸掛著一個個小小的電子屏,上面不僅顯示每種菜的價格,還附上一個二維碼。
只要掃描二維碼,對應蔬菜的“前世今生”便一目了然,不僅能看到產地拍攝圖、采摘日期、產地等基本信息,還能獲取種植、配送、超市三個環節的詳細配送資料。店長梁華貴介紹,“追溯二維碼”相當于菜品的一張“身份證”,“有據可查”讓市民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據介紹,每天下午4點,“一筐一碼”的新鮮菜會按時送達超市,工作人員依次掃碼,后方系統會自動更新菜品信息。合家福超市天鵝湖店從2022年就推出“追溯二維碼”,如今已實現33個品種菜品追溯全覆蓋,未來將延伸至肉類區域。
閉環追溯品類將再擴容
早在2012年,合肥作為試點城市,開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目前已建成了1個市級管理平臺和屠宰、批發、配送、超市、菜市場、團體消費6個追溯子系統,實現了全品類蔬菜和豬肉的批零追溯管理。
為了提升追溯的精度、深度、廣度,在國家提出重要產品追溯建設的背景下,合肥市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項目歷時兩年,于2022年上線,食用農產品閉環追溯初見成效。與此同時,合肥市正在將農殘快檢室作為新建農貿市場的標配。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還將在產品追溯建設過程中,繼續總結經驗,創出合肥標準。“我們將總結編制包括首站賦碼、智能周轉筐、追溯碼編碼規則等8項標準,同時將繼續擴大品種,力爭實現更多品類的閉環追溯。”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