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營商環境建設需要從線下轉到線上,即構建和優化數字經濟時代的公平競爭營商環境。
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企聲響應”專項行動,創新“采石會客廳”企業服務集成改革、升級企業服務中心功能、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措施,全力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提升企業滿意度、獲得感。
“企聲響應”建立線上線下融合、企業有呼必應的工作體系,秘訣就是數字化。馬鞍山市如何打造線上“一站式”為企服務平臺?如何以數字賦能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如何加速政策紅利落地,為企業發展注入動能?
政策服務“一鍵直達”
今年2月21日,馬鞍山市2028家企業負責人手機上接收到了一條短信提醒——“【馬鞍山市企業服務中心】惠企通平臺智能政策匹配系統提醒您:《關于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若干政策舉措》與您的企業匹配,請使用電腦訪問http://znzc.ixiaomayun.com:5007查看詳情。
該項政策申報結果以各部門審核為準。”
在傳統線下模式下,企業從查詢政策到研究辦理要花費不少時間,馬鞍山市立足“簡潔易懂、方便實用”,通過惠企政策“算法化”為企業精準生成“畫像”,實現惠企政策“個性化定制推送”,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
平臺上線運行以來,已推送76條政策,發送短信44119條,不斷提升了政策知曉率。
惠企政策精準匹配后,關鍵在于如何讓政策兌現“跑”起來。對于一些需要進行申報才能享受的政策,企業登錄平臺后能夠清晰地看到申報材料已經進入到哪個環節,整個流程實現了“全透明”。而對于“達標類”“認定及資質類”的惠企政策,通過梳理政策、簡化流程、提高質效實現“免申即享”,以“全程無紙化”和“一趟不用跑”節省了企業時間和精力。
“公司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補30萬元,在平臺上點擊確認享受政策后,資金很快到達公司賬戶,效率非常高。”安徽助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程瑞很是振奮。
目前平臺已注冊企業3591家,實現249項政策、494個政策顆粒兌現事項全程網上辦理,共收到企業兌現申請7961項,涉及資金18.63億元;累計辦理“免申即享”兌現事項2983件,涉及金額3.92億元。
越往深處走,越需要技術的加持,打造一套高效便捷、智能智慧的服務體系,這是馬鞍山市優化營商環境的亮點之一。
對接服務“一網整合”
隨著數字經濟在各個領域廣泛滲透和延伸,營商環境建設亟須向線上拓展、延伸和創新。但傳統線下方式并不完全適用于線上,所以并不意味著簡單把傳統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方法照搬到線上。
借助惠企通服務平臺“供需大廳”板塊,安徽省飛龍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發布的對接本地客戶、開拓國內市場的需求得到了有效反饋,公司負責人高明元表示,線上平臺對企業拓寬市場很有幫助。
馬鞍山市惠企通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功能,在“供需大廳”為企業提供涉及“三首”產品、新產品等供需發布和就近對接的全流程服務基礎上,與馬鞍山市場景創新中心融合,發布場景機會清單、企業能力清單,以場景創新促產業發展,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該平臺已發布425個供需項目,對接成功246個;發布場景創新能力及機會“兩張清單”91條。
“在平臺上我們看到有服務機構的名錄,通過聯系對接后達成合作,已經成功申報省級綠色工廠。”安徽紫江噴鋁環保材料有限公司于賢保介紹。
原來,為進一步延伸服務鏈條,“惠企通”“惠企服務”板塊還匯聚了馬鞍山市優質財稅服務、法律服務、人才資源等12類服務機構名錄857個,可以提供信息、技術、培訓等各項公共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加速跑”。
訴求服務“一企一策”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線上經濟活動不斷增多,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和增強,線上營商環境也隨之形成。
解“企”所“憂”,馬鞍山市創新開展“企聲響應”專項行動,惠企通服務平臺設置“訴求反饋”板塊,并鏈接至省政府創優營商環境為企服務平臺,為多渠道收集、高效率回應企業訴求打通路徑。
近日,安徽東海裕祥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反映,因為新招聘入職的一線員工較多,為增強員工安全生產意識,希望政府安排一次安全生產知識培訓。接到訴求后,博望區立即與企業進行對接,在確定好具體培訓時間、場地等相關事宜后,邀請了市級安全生產方面的專家,結合視頻案例警示、安全知識講解以及車間現場實操隱患排查等多種方式進行了培訓,參訓員工對培訓效果紛紛認可。
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馬鞍山市通過建立并落實“企聲響應”快辦快結工作機制,已收集、協調、解決企業用工、融資、對接等方面問題216項。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升級平臺,聯動各部門主動服務、精準服務,以數字化賦能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扎實落實‘企聲響應’!”市經信局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