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今年以來,全市財政系統加強財政資源統籌,綜合運用“加減乘除”法,全力支持穩增長、培財源、強效能、嚴監督、防風險、保民生,推動經濟發展加力提速、行穩致遠。一季度,全市財政收支總體運行平穩,重點領域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做實“加法”,全市財政收支運行平穩
為加強財源培植,持續增強財政可持續發展能力,全市財政系統科學研判收入形勢,強化重點稅源管控,深入挖掘增收潛力,依法依規加強非稅收入征管,確保收入穩健增長。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36.4億元,完成預算的30.4%,超序時進度5.4個百分點,同比增長1.8%,增幅居全省第6位,實現財政收入首季“開門紅”。同時,緊盯上級政策走向,編發《2024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及貫徹落實意見》,一季度全市到位上級轉移支付資金32億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39.6%,同比增長8%,超序時進度14.6%。爭取國債資金11.4億元,全部納入直達資金系統管理。
為逐步增強財政保障能力,我市強化財政支出管理,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突出財政保障重點,全力以赴加力兜“三保”、惠民生、穩增長、防風險等工作。一季度,全市財政支出完成57.3億元,同比增長0.9%,支出進度達28.3%,超序時進度3.3個百分點,位于全省第5位。
做細“減”法,改革創新工作穩步推進
全市財政系統持續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騰出有限資金投向急需重點領域。市委、市政府印發出臺厲行節約堅持過緊日子二十條措施,2024年預算安排階段壓減一般性支出超3000萬元。一季度,全市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3.3%。
持續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清理優化涉企政策,印發《關于做好2024年市級涉企政策優化工作的通知》,將涉企政策資金兌現與畝均效益評價掛鉤。制定惠及中小企業發展系列制度文件,推行價格評審優惠、鼓勵減收或免收履約保證金等政策。
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通知》,充分發揮政府公物倉調余補缺作用,持續深化公物倉創新改革,推進閑置資產盤活,提高公物倉資產利用率和周轉率。
做精“乘法”,重點領域支出保障有力
一季度,我市財政教育支出9.16億元,同比增長1.54%,超序時進度2.93%;及時兌現2023年度創新創業資金剩余部分資金,做好養老、醫療、低保、助殘、婦女兒童健康等領域基本民生保障,優化促進就業各項政策,一季度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1億元,衛生健康支出6.4億元。
聚焦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民生小事,優先安排資金預算,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2024年多渠道籌措民生事項資金超14.1億元,其中各級財政投入資金近10億元,全力保障省48項民生實事和市28項為民辦實事事項順利實施。
創新分配方式支持重點項目發展,各級財政共安排銜接資金2.93億元,按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從市級銜接資金中統籌2262萬元用于支持重點農業產業“首位工程”實施。強化惠企金融獎補資金保障,兌現2023年省級推進企業融資獎補資金610萬元。推進“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試點區域全覆蓋,落實創業擔保貸款、“科技貸”貼息政策,一季度新增貸款10739萬元,受益企業341戶。
做好“除法”,防范化解財政運行風險
全面落實“一債一策”2024年化解計劃,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把“三保”支出放在財政支出首位,強化核定“三保”支出預算,一季度累計調度縣區資金9.75億元,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嚴格履行財會監督主責,將“過緊日子”列入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重點內容,加強財政內部監督,建立健全財政內控內審機制。印發《2024年度財政監督檢查與績效評價計劃》,范圍涉及政府債券、政府采購、社保基金、涉企政策等多個領域;及時啟動2024年涉企資金績效評價,開展2023年評價結果運用“回頭看”。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