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政局、市發改委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 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力度,進一步織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
在合理確定低收入人口范圍方面,《實施方案》明確低收入人口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剛性支出較大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成員,以及馬鞍山市規定的其他低收入人口。同時,規范低收入人口認定程序,全面實行“一次申請、分類審核認定”的低收入人口認定機制,2024年年底前,對全市各類低收入人口審核確認文書進行規范統一,增加“一次申請、分類審核認定”工作情況的記錄欄目,并實現低收入人口認定工作檔案電子化管理。
《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持續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健全數據錄入、數據共享、監測預警、數字監督、轉辦推送、資金監管、電子檔案管理等基本功能,高質量實現覆蓋全市、統籌城鄉、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低收入人口常態化監測預警工作格局。完善低收入人口數據庫,通過申請人自主申報、入戶走訪、數據比對等方式,采集轄區內低收入人口相關數據信息并逐級上傳,加強數據共享,做到定期更新、動態調整、不斷完善;暢通“皖事通-皖救一點通”政務服務應用、“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等申報渠道,優化流程,方便申請人自主申報。加強動態監測,充分發揮以“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優服務”為依托的“望聞問切”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作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政府與社會同發力,及時、主動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
《實施方案》要求,要分類處置預警信息,發現低收入人口未納入社會救助范圍但可能符合救助條件的,要根據困難類型和救助需求,將信息分類推送至相關社會救助管理部門處理;發現困難情形復雜的,可適時啟動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通過“一事一議”方式集體研究處理;發現低收入人口生活困難但暫時不符合社會救助條件或經救助后仍然存在一定困難的,要及時聯系當地的村(社區)“救急難”互助社按規定予以救助。
為更好救助低收入人口,《實施方案》明確,要根據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信息,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難程度和困難類型,分層分類提供常態化救助幫扶,切實做好基本生活救助以及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受災人員救助等各類專項救助,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災難性困難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人員,及時給予急難社會救助,同時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鼓勵開展慈善幫扶,更大力度發揮群眾互助作用,多措并舉持續提升救助水平。
接下來,馬鞍山市將持續深化“困有所扶”集成改革,不斷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實現救助資源統籌銜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加快推進社會救助檔案管理電子化、“一次申請、分類審核認定”機制規范化、“物質+服務”救助模式多元化,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難群眾,切實兜住兜準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