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銅陵港,一艘艘貨輪安全靠泊,岸吊平穩地進行吊裝作業;錨地中,一艘艘大吃水的巨輪有序錨泊,有序進出……
翻開今年“水運經濟成績單”,“增長”成為過去5個月的關鍵詞。1至5月,我市完成港口吞吐量4165.72萬噸,同比增長0.35%;外貿進出口量完成25.5648萬噸,同比增長17.63%;集裝箱吞吐量22661標準箱,同比增長13.04%;完成水路貨運量514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7.94%。
眼下,銅陵這座“近海卻不沿海”的城市,正在打造“近乎沿海”的發展優勢。
拓展入海航道寬度
盛夏時節,長江銅陵段水域船只往來穿梭。現在,1萬噸級內河船和1萬噸級江海船常年可直達銅陵橫港、長山港區,進一步促進銅陵港加速與沿海城市對接,擁有更高水平的江海聯運、江海直達運輸的航運發展潛力。
這背后,是成德洲東港航道精細化管理的實施。
成德洲東港航道位于我市中心港口位置,包含橫港港區長湖灘作業區和長山港區笠帽山作業區。今年1月1日起,成德洲東港航道正式實施航道尺度分段養護,試運行一年。試運行后,新溝至銅陵6號碼頭段航道分月養護水深提升1.5至2米,極大提升了長江銅陵段黃金水道通航能力,有力促進港口經濟和開放型經濟的發展。
通過能力持續改善的不僅是東港航道,不久前,禁航5個月后的引江濟淮工程航道菜子湖線恢復通航。4月份,引江濟淮樅陽船閘共通過船舶661艘,其中出閘船舶654艘、重載進閘船舶7艘。引江濟淮工程江淮運河通航后,為我市全面推進港口、航運等設施建設,構建重要的內河航運樞紐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
根據“十四五”交通規劃,銅陵航道實施長江主干道暢通工程,推進干支線航道等級升級,爭取羅昌河列入航道等級建設……一系列舉措將大大提升銅陵航道暢通入海能力,加速與長三角等區域深度合作和融入。
提升內聯外通能力
日前,我市舉行交通水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其中笠帽山液體散貨碼頭工程、安徽港口物流公司金園碼頭擴建工程均為長江沿岸的危化品裝卸碼頭建設項目。兩項目建成后,將為我市化工品輸送開辟新通道,對融入沿海港口“朋友圈”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隨著去年銅陵港金城碼頭、興港碼頭的3個萬噸級泊位全部竣工并投入生產,銅陵港現有各類生產性泊位70個,靠泊能力萬噸級以上泊位6個。今年年內,樅陽樞紐港(一期)船廠升級改造、銅陵港樅陽港區新開溝作業區綜合碼頭、江北港區鐵水聯運樞紐一期、銅陵協誠港口公司碼頭二期4個交通水運基礎設施重點項目也將陸續開工。
隨著港區承載力提升和功能完善,必將激發港口發展的新動能,我市“一港五區、港園聯動、港城協調、以港興市”總體發展格局優勢也將持續放大。
今年4月,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省內船舶跨市通檢互認,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通檢互認工作在我市鋪展開來,長三角地區船舶將實現就近申請、檢驗、發證,極大簡化了船舶檢驗辦理流程,助力船企降本增效。
銅陵港水上運輸大通道的構建任重道遠。市交通運輸局將繼續深化各項舉措,謀劃水運交通高質量發展,不斷優化水運結構,促進銅陵與沿江上下游、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更加緊密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水運動力。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