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了低保,大大減輕了家里的經濟負擔。”家住雨山區佳山鄉的蔣育英(化名)因身患重病,產生大量醫藥費用支出,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網格員在轄區走訪時了解情況后,主動幫其收集相關材料辦理最低生活保障,經審核審批后,5月份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民政部門和屬地針對其實際情況,還將該戶納入重點監測范圍,同時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給予救助幫扶。
如何在第一時間發現困難群眾,是加強社會救助、推動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轉變的關鍵一環。為此,馬鞍山市在深化“困有所扶”工作中,充分發揮以“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優服務”為依托的“望聞問切”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作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政府與社會同發力,及時、主動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對象。
據介紹,馬鞍山市還強化精準識別,建立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系統,對涉醫保、殘聯等31項數據進行比對,對低保對象、特困對象等低收入人員失業及年度醫療費超2萬元等信息進行監測,在村(社區)推廣使用《困難人員走訪手冊》,及時識別城鄉困難群眾。將低保對象、特困對象和臨時救助事項審核權限下放,由鄉鎮(街道)負責受理和審核確認;創新推廣低保申報“綠色通道”,其中,重病等低保邊緣家庭人口辦理時限由20個工作日壓至10個工作日。聚焦城鄉困難群眾實際需求,統籌整合社會救助幫扶資源,通過建立“一戶一策、一事一議”等方式,針對困難群眾不同的困難程度和困難需求,分層分類實施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急難救助和社會幫扶。此外,馬鞍山市還通過數據監測、巡訪探視、定期復審等方式,對城鄉困難群眾救助幫扶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及時調整變更保障措施和保障標準。
截至目前,全市共集成各類救助幫扶政策82項,將城鄉困難群眾近8萬人納入相應的救助幫扶范圍,今年累計投入各類救助幫扶資金近7億元,惠及困難群眾20余萬人次。
接下來,馬鞍山市將持續健全社會救助幫扶保障網,將低保對象、特困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支出型困難家庭、縣級以上政府確定的低收入人員納入動態監測范圍,及時預警遇困信息,精準實施救助幫扶,形成“監測-預警-救助”閉環。圍繞城鄉困難群眾幫扶“提質增效”目標,馬鞍山市將持續深化“困有所扶”集成改革,以實施城鄉困難群眾幫扶“八大工程”為抓手,不斷擴大城鄉困難群眾幫扶覆蓋面,切實托起困難群眾的“幸福底線”。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