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作出的“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重要指示精神,針對傳統制造企業“缺數據、缺方案、缺技術、缺支持”導致“不能轉、不敢轉、不會轉、不愿轉”等難點問題,積極探索“四賦四轉”工作法,加快推進企業數據上“云”、設備加“芯”、生產換“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截至目前,完成工業互聯網和數字化轉型項目291個,為企業兌現資金8258.9萬元,12家企業獲評國家、省級數字化典型示范項目,28家企業獲評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2023年數字化改造進度居全省第5位。
數據賦能,讓企業能轉型。加強網絡體系建設。連續3年部署開展工業園區通信基礎設施提升專項行動,定期召開5G網絡建設現場辦公會,加快推進企業內網IP化、扁平化、柔性化技術改造,園區固移融合“雙千兆”虛擬專網建成運營。累計培育打造5G全連接工廠7個,建成5G基站3356個,提前實現全市城區、6個省級工業園區5G全覆蓋。加強數據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3221”行動,出臺《大數據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建立工業互聯網數據資源合作共享機制,三大運營商工業互聯網創新服務中心投入運營。建成數據中心IDC機房6處,云計算能力達7.79萬核,云計算資源池與IDC機房均通過信息安全三級等保測評,數據采集、匯聚、應用實現“一網集成”。加強平臺體系建設。聚焦“五群十鏈”重點企業,著力搭建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打造淮北礦業行業級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淮海實業、恒源煤電、華孚時尚、安徽礦機、合眾機械、英科醫療、理士電池企業級平臺7個,臨渙化工園區入選區域特色平臺,濉溪經開區獲評“一區一業一樣板”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
方案賦效,讓企業敢轉。“數字診斷”為企業把脈問診。搶抓大規模設備更新戰略機遇,構建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圖譜和項目庫,招引中國信通院和羚羊平臺等機構,通過政府采購模式為企業提供免費診斷服務,建立診斷檔案池并實施“一企一檔”跟蹤管理。累計診斷重點規上工業企業130家,英科醫療、瑞柏新材料等200多家企業實現生產控制、倉儲物流、能耗管理等環節數字化轉型。“資源入池”為企業靶向服務。面向全國建立市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資源池,優選海爾卡奧斯、徐工漢云、訊飛智能等30家服務商,精準對接行業共性和企業個性需求,舉辦軟件服務、兩化融合貫標、網絡安全和智能制造等各類活動25場,參與企業1972家次,628家企業領取軟件服務包消費券并購買使用,完成率105.2%,居全省第4位。“上云用數”為企業降本增效。落實《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深入實施“皖企登云”行動,通過數據分析、挖掘、建模推動企業“上云升級”,全市“上云上平臺”工業企業超1600家,84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貫標管理體系認證。比如,安徽省礦業機電裝備有限公司集成建設“PLM(智能輔助系統)、ERP(企業資源管理)、MES(生產執行管控)”三類系統,實現減少用工90人,產能提高33%以上。項目入選工信部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典范、工信部“綻放杯”5G應用大賽全國三等獎、“長三角企業數字化創新標桿案例TOP20”“安徽省5G+工業互聯網十大創新應用”。
技術賦智,讓企業會轉。突出“鏈主企業”引領。聚焦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及市“十大產業鏈”鏈主企業,制定稅收補貼和專利獎勵等政策,支持建立產業鏈上下游供應鏈采購、生產制造、產品服務等協同機制,組建鏈上企業利益共享聯合體,以“鏈主企業”帶動產業鏈“鏈式轉型”。截至2023年底,全市數十家鏈主企業帶動365家鏈上企業通過省級數字化轉型測評,完成率達156.8%,居全省第3位。注重“標桿企業”示范。全力推進化工、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企業數字化改造,引導淮北礦業、曦強乳業、華孚時尚等標桿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設備投資,支持碳鑫科技打造“燈塔工廠”,推動國晟新能源、翌光科技、國軒象鋁等企業樹立智能化新標桿。共培育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40個,5G典型應用場景18個,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11個,安徽華潤金蟾藥業打造的“制造精準追溯場景應用”獲評2022年度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擴大“中小企業”覆蓋面。落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按照“應改盡改”“愿改盡改”原則,以推廣“小、快、輕、準”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為主,推動近600家工業企業應用相關管理軟件,165家專精特新企業實現數字化應用全覆蓋。安徽曦強乳業應用全鏈路乳品管理平臺項目獲“中國數字化突破實踐獎”,作為中小企業優秀解決方案在全省推廣。
要素賦力,讓企業愿轉。強化政策保障。出臺《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完善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等細分領域《數字化轉型指南》,出臺智能化制造、企業上云上平臺、區域數字化轉型等10項重點領域支持政策。建立政策宣傳引導機制,舉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大會,近2000人次參與專題培訓和需求對接會,有效構建“市級政策+市高新區+縣(區)1+5”政策體系。強化金融保障。扎實開展“十行千億萬企”3.0版中小微企業融資行動,成立市、縣(區)數字化產業基金,出臺內網改造、數字化診斷等6條“真金白銀”支持舉措,推廣“信用貸”“技術改造貸”“專精特新貸”等金融產品,圍繞融資、原材料供應、對標診斷等舉辦對接活動18場,達成金融對接17.6億元。累計兌現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等獎補資金1.3億元,獲省支持資金3106.9萬元,居全省第6、皖北第2位。強化人才保障。將數字化高層次人才納入“相城人才計劃”暨緊缺急需人才引進目錄,開展“電子信息產業合肥行”“智能制造產業鏈徐州行”“紡織服裝產業鏈寧波行”等活動,累計招引數字化相關人才近1200人。深化校企合作,依托淮北師范大學、淮北理工學院、淮北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鼓勵企業申報建設人才培養工作站,支持技能人才參加國家級賽事“以賽代訓”,累計培養數字化人才1500多人。強化機制保障。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列為“一把手”工程,成立市長任組長的工作專班,建立市委常委聯系110家重點工業企業服務機制,實現市、縣(區)分級包保企業全覆蓋。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推動數字化轉型發展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范疇,月度跟蹤、季度通報、年度考核,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走深走實。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