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進度條”已悄然過半,我市今年以來全力拼經濟、穩增長、抓招引、攻項目,實體經濟支撐整體有力,新興動能加快培育,改革活力加速釋放,民生福祉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持續穩定。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上半年,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9.1億元,同比增長5.9%,增幅居全省第2位,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4.6%、7.2%、4.8%。
對于經濟運行的“形”與“勢”,不僅要關注其經濟增長的“量”,還要注意轉型之“效”和發展之“質”。一組組“躍動”的數據,彰顯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韌性與活力,也展示了高質量發展的“底盤”更牢更穩。
以新而進 發力“新”賽道強產業
近日,在得壹能源科技(銅陵)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在各自工位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塊塊新能源鋰電池下線,銷往全國各地。得壹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是我市建市以來建設的首個百億元重大項目,當前樅陽縣將其列為全縣“首位工程”,正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布局,引導鏈上企業強強聯合,對接新能源相關企業100余戶。
一個好項目的落戶,不僅能給城市帶來“真金白銀”,更能撬動一整條產業鏈的升級。今年以來,我市各級招商團隊錨定“源頭工程”,搶抓“新三樣”發展風口期,堅持全民招商、專業招商并重,圍繞六大重點產業鏈,“一季度一主題”開展招商引資專項攻堅行動,推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上半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88個,同比增長12.9%,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4個,10億至50億元項目17個。
跑起來尋商機,搶時間占先機。引入項目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的工作鋪墊。對此,市領導率先垂范,陸續開展項目洽談、城市推介,深化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互利共贏發展;舉辦兩季“投資安徽行”銅陵市重點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93個、協議投資547億元,拓展招商引資新賽道,打造合作共贏升級版。
放眼銅都大地,項目如同一場“接力賽”,招引、落地、建設、竣工環環相扣,在一棒接著一棒地奔跑中開創項目建設新局面。上半年全市參加省開工動員項目27個,開工率、納統率、投資完成率分別達100%、88.9%、49.2%,居全省第1、第6、第3位。
創新引領 下好先手棋打贏主動仗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對于銅陵這座工業型城市來說,創新這個詞并不陌生。在現代化幸福銅陵建設征程中,我市提出以創新驅動、創業強基、創優提質、創富惠民“四創”為路徑,其中“創新驅動”排在首位。
作為國內最大單體礦銅冶煉工廠的銅陵有色金冠銅業分公司,近年來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不斷推動銅冶煉主工藝轉型升級的同時,以節能升級改造、清潔能源替代、實施清潔生產為重點,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該公司利用雙閃廠區冷修時機,同步實施硫酸系統低溫熱能回收技術(HRS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項目對接,將硫酸生成熱、稀釋熱、煙氣顯熱等回收進行余熱發電,不僅年增發電量1.4億千瓦時,同時年減少碳排放量9萬多噸。
創新驅動這一“關鍵變量”正轉化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上半年,全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8.8%、41.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2.2%、98.3%,均居全省首位。
用心辦事 變“民生難點”為“民生亮點”
民生實事關乎群眾切身利益,也承載著全體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辦好民生實事項目不是政府唱“獨角戲”,如何才能體現民愿、實現民意?“定題”是關鍵。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頭等大事、放在首要位置,48項省級民生實事和28項市級為民辦實事事項扎實推進,多渠道投入民生資金超14.1億元,省級13項建設類民生實事事項實現時間過半、進度過半,30個服務補助類項目資金按時撥付。
辦好民生實事,貴在用心,重在落實。在民生實事辦理過程中,我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各類渠道反映問題辦理滿意率均超過99%,為群眾解決“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382件。一個個民生承諾、一件件民生實事,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日子,穩穩地托起群眾的幸福生活。
從春天啟程,信心滿懷;盛夏破浪,奮楫勇進;邁向碩果累累的秋天,我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