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8月22日,記者從滁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近年來,滁州市光儲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在全省乃至全國實現了較快發展,呈現出頭部企業集聚、產業生態完善、技術水平領先等明顯特點。2023年實現產值1362億元,增長56%;光伏電池片、光伏玻璃、光伏組件產能分別占全省的56%、42.7%、36%,占全國的21.7%、8.9%、8.2%。全球光伏20強企業已有10家落戶滁州。
滁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昌龍
今年1-6月,全市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實現產值596.4億元,光伏電池、組件、玻璃產量分別達32.3GW、19.9GW、339.6萬噸,同比增長66.5%、3%、23%。獲批2024年安徽省先進制造業集群,正與合肥市聯合申報國家級光伏新能源先進制造業集群。
下好“一盤棋”,優化產業布局。滁州市級層面指導地方政府科學規劃和管理產業發展,防范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區域同質化競爭。滁州經開區重點圍繞組件、膠膜、邊框,來安、全椒和天長緊盯組件、電池片,鳳陽、明光聚焦光伏玻璃,合力構建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目前,全市營收前五的龍頭企業本地化配套率達到53.8%,區域集聚、優勢互補、配套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加快形成。目前,正加快制定《滁州市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條例》,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法規支撐。
下好“長遠棋”,擴大有效投資。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全力以赴招大引強,用重大項目增量做大產業體量、提升發展質量。今年上半年,新簽約光儲產業項目16個,總投資287.5億元。成功招引鈉離子電池、半固態電池項目,填補滁州空白。建立健全全市重大項目清單,完善“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項目動態管理機制。目前,全市在建光儲制造業項目53個,計劃總投資1154.5億元。海螺光伏產業園、愛旭新能源、昆宇新能源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滁州隆基、億晶光電、東方日升等重點企業加速產線升級。
下好“先手棋”,提升創新能力。組織光儲龍頭企業立足企業發展優勢,加速研究BC、晶硅-鈣鈦礦疊層、TBC等技術并有序布局。全市N型光伏電池、TOPCon組件產能占比分別達到95%、80%以上。捷泰發布下一代電池技術,可使組件功率提升6W;旭合N型電池量產光電轉化效率達26.5%;利維能開發新型半固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高達200Wh/kg。全市已培育光儲產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6家,國家智能光伏試點示范企業1家、示范項目2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獲批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綠色工廠各1個,省級智能工廠2個、數字化車間15個。
下好“保障棋”,助企搶拼市場。深入開展“優環境、增動能”為企服務專項活動,召開產業鏈工作推進會和企業家早餐會,直擊企業痛點、分析解決路徑,全力助企破解資金、人才、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難題。持續開展各級政策宣講,爭取省級專項資金2531.4萬元。組織參加上海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展、慕尼黑光伏太陽能博覽會等國際展會,堅定企業“走出去”信心,助力企業開拓市場、擴大盈利空間。落實“人才興皖”部署,實施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累計引進光儲產業高層次人才(團隊)超100名;與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共建產業鏈咨詢專家庫,首批入庫專家30名。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