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黃山,在創意因子浸潤下的鄉間田野,呈現一派勃勃生機:西溪南國際“村BA”籃球賽激情碰撞,磻村“徽州有戲”曲藝表演韻律悠揚,虹光村藝術墻繪點亮童趣,槐塘村“稻田咖啡”四溢飄香……越來越多年輕化、時尚化的新業態、新場景在各地鄉村不斷涌現,喚醒了人們對詩和遠方的向往。
創意創新的背后,是一群扎根黃山的青年藝術家、設計師們沉浸于徽州傳統文化與鄉土文化,從泥土中汲取養分、碰撞靈感、揮灑藝術,用獨到的品位、知識和視野對鄉村進行發掘、整合、提升,就像在沉寂的湖面投下石子,鄉村的“熱鬧”被喚醒,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在鄉村得以重現。
人才興,則鄉村興。近年來,黃山市創新實施“四千工程”“迎客松英才計劃”,喚來新鄉人、喚醒原鄉人、喚回歸鄉人,推動千余名徽創客、設計師、藝術家等新力量人才扎根黃山,開展創新創意創業創造創富實踐,以科技改變傳統農業,以創意激活農村發展,以熱情點燃農民生活,在廣袤田野書寫絢爛作品,在黃山盡情綻放光彩。
“我來黃山已經17年了,我深深地愛上了這里的山水人文和鄉村。”來自湖南的鄉建設計師、原深圳資深媒體人張真鋼歷時十多年,踏遍中國的好山好水,于2007年定居黃山。來到黃山以后,張真鋼盤下徽州區坑上村的破舊民房,將其改造成了集酒吧、畫室、花園、客房等于一體的花園庭院。出于熱愛與激情,他不僅自己打造居屋與民宿,還全身心投入到徽州的鄉村建設中,先后參與指導了坑上、南溪南、長源等一批村莊的煥新打造。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黃山區湯家莊,設計出身的郭山秋韻、張力開辟一方藝術鄉建的美妙天地:村莊有了專屬Logo,村委會辦公大樓變成精巧雅致的民宿,就連路邊的公廁也因地制宜變得時尚起來,還有閑置農房改造的窯烤面包坊,等等。在這里,藝術融入鄉村,又兼顧著生產生活和文旅發展的需要。
在創新人才的帶領下,村民們逐漸發現,花與樹、田地勞作、傳統技藝都可以是創意的來源,米缸水缸、桌椅板凳等司空見慣的老物件變成了藝術品,村莊的每個角落,都成了可感可觸的藝術空間。創意的涌流更在村民的心中播下了美的種子,激發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們開始積極投身于村莊的美化建設中,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家園。截至目前,黃山市共有48個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數量位居全省第一,276個村落煥新成為“微景區”。
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的振興,更是文化自信的重建與生活美學的提升。當新農人、藝術家與本地村民攜手合作,當藝術與鄉村深度融合,當創意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黃山鄉村便不再只是地理坐標上的一個點,而是成為人們心中向往的詩意棲居地,一個集自然美景、文化底蘊、現代生活于一體的“鄉村會客廳”。未來,隨著更多創新人才的匯聚與創意項目的落地,黃山鄉村建設的故事將更加豐富多彩。黃山正以其獨有的創意魅力,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