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企業累計6個月增值稅應納稅額為零,與A級納稅信用等級失之交臂。好在稅務部門及時受理復評申請,不到一周就完成了信用調整。”安徽省港口運營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羅守柱近日在接受采訪時感慨。
據悉,今年以來蕪湖市鳩江區稅務局集中受理的納稅信用修復申請中,48%的企業因“一個評價年度內增值稅或營業稅連續3個月或者累計6個月零申報、負申報”導致不予評A而申請復評。
“零、負申報不等于納稅失信,但政策理解偏差可能導致企業錯失信用調整機會。”鳩江區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負責人解釋,部分企業因季節性生產經營、享受政策性減免稅等原因,出現階段性應納稅額為零,卻因不了解這種情形屬于政策規定的可復評情況,從而陷入“被動失信”。
針對這一現象,該局依托稅收大數據平臺,篩選2024評價年度內觸發“連續3個月或累計6個月零、負申報”指標的企業名單,同步關聯企業行業類型、申報數據、政策適用等多維信息,精準定位可能存在“被動失信”的市場主體。通過稅源管理部門向相關企業推送“納稅信用指標預警”,詳細告知具體扣分指標、政策依據和復評申請路徑,實現“一企一策”精準提醒。
“收到預警信息時,我們正為信用評級發愁。對照稅務部門提供的政策指引,發現因留抵退稅形成的連續三個月增值稅零申報符合復評條件,立即準備了相關證明材料。”伯泰克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蔡東英回憶道,在稅務部門輔助下,企業當天就發起了信用復評申請。
“以前擔心流程復雜,沒想到在電子稅務局提交申請后,稅務部門主動電話指導補充資料,全程‘不見面’就完成了信用復評。”安徽天狼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辦稅員崔曉榮體驗后點贊。
為避免企業“多頭跑、反復報”,該局推出信用修復“極簡流程”。依托電子稅務局大數據分析系統,自動抓取企業納稅信用評價歷史數據、評價年度失分指標、政策適用記錄等信息,符合條件的企業僅需在線發起申請,系統即自動匹配政策依據、生成申請表單,實現“一鍵式”智能填報,將人工填報環節壓縮80%。
“解決個案不是終點,建立長效機制才是關鍵。”鳩江區稅務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把信用管理培訓納入新辦企業“開業第一課”,針對重點行業開展“信用養成”系列課程,同步升級風險監控模型,對連續兩個月零申報企業提前介入,區分“惡意逃稅”與“政策導致”,避免“一刀切”扣分,讓信用評價更有“溫度”,也讓企業發展更有“底氣”。(崔晨 記者 史睿雯)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