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作為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配套活動,2025京皖供應鏈促進推介會在北京舉行。這場推介會以鏈為媒,由北京市貿促會、安徽省工信廳等單位共同主辦,既是鏈博會期間首個省市聯辦的專題活動,也是京皖首次在供應鏈領域開展的專項對接。
對安徽來說,北京作為企業總部之都、外資之都、“獨角獸”之都和會展之都,深化京皖合作是“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力賦能”的重要平臺抓手。
再放眼全國,兩地的合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聯動實踐,是服務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大局的先行探索。
北京市貿促會主任李向英用“三個首”總結:“首善標準、首個嘗試、首次探索。”
“天然之選與必然之路”
北京與安徽,相距約1000公里。雖分屬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城市群,但北京與安徽的合作故事,成就了很多標桿案例,部分產業合作項目的創新和突破前所未有。
2007年,合肥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引進北京企業京東方和它的第六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以此為基點,安徽合肥如今已經成長為重要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
這之后,2013年,清華大學與合肥市政府聯合建設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此為契機,安徽持續培育壯大公共安全產業,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造就了全國城市治理與產業發展的一個標桿。
如今,科大訊飛、陽光電源、東超科技等安徽企業紛紛在京設立相關業務總部……近年來,隨著長三角與京津冀區域協同合作不斷加速,京皖雙方在產業鏈、資本鏈、創新鏈、人才鏈上不斷深化互融互通。
事成的關鍵在于人通。
今年1月,安徽與北京首次建立掛職機制,首批9名安徽干部赴北京掛職。2個月后,經過深入思考,這批掛職干部們向安徽省政府提交了一份建議,呼吁進一步加強京皖兩地合作交流,其中一條就提到“在第三屆鏈博會期間,與北京市共同舉辦‘京皖產業鏈對接會’”。
這條建議受到安徽方面高度重視。在北京市貿促會、安徽省工信廳的牽頭對接下,聯合辦會從紙面走向現實,進程大大提速。
安徽省商務廳在京掛職干部宋飛表示,北京、安徽兩地科創交匯、產業交叉,具有天然的互補性,加強京皖合作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如何看待這樣的“天然互補性”?
從創新的協同度來看,北京、安徽都是科創的“特長選手”,強強聯合空間廣闊。這些年,雙方依托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頂級創新平臺,在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領域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催生出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天都”雙星、“九韶內核”軟件等一批“國之重器”,形成了從合作研發到相互轉化的創新鏈條。
從產業的匹配度看,北京的優勢在三產,安徽的特長在先進制造業,產業合作具有很強的契合度,京皖兩地的企業在二、三產的深度融合上先行先試,取得了許多顯著成果。比如,京東方在合肥打造了世界級新型顯示產業基地,奇瑞、江淮等安徽車企與北京的百度阿波羅、地平線等智能駕駛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今年前5個月,包括央企在內的在京企業來皖投資億元以上項目,位居安徽省外投資項目資金來源地前列。
“京皖在供應鏈端口深化合作,既是天然之選,也是兩地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之路。”安徽省工信廳消費工業處處長程效春認為,作為本屆鏈博會期間唯一的省市合辦活動,首屆京皖供應鏈促進推介會成功舉辦,正是雙方各揚所長、攜手共進,共筑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活力的全新探索和有益嘗試。
“一拍即合的契合度”
7月17日上午,北京,陽光明媚。
當天上午,會議現場高朋滿座,人潮涌動,2025京皖供應鏈促進推介會正式拉開帷幕。
這是一場高端對話。共有來自18個國家(地區)40多個國際組織和機構、政府部門、院士專家、行業領軍企業500余人參會。
這是一輪高能對接。北京、安徽兩地多家企業與機構現場成功簽署14項意向性合作協議,覆蓋供應鏈金融、智能制造、數據算力等關鍵領域,意向性協議金額突破50億元。
這還是一次高效引領。京皖兩地分別推介了兩地優勢產業與政策紅利,發布兩項極具代表性和前瞻性的供應鏈應用場景。
據北京市貿促會會務部副部長馮俠介紹,本次推介會整合政企多方資源,構建跨區域、多層級、寬領域合作交流平臺,積極打造“會前預對接、會中深洽談、會后強跟蹤”閉環服務,推動商務洽談合作落地轉化。
在推介會舉辦前,北京市貿促會組織日本參會代表團和安徽參會企業集體赴北京理想汽車公司進行參觀考察;組織阿聯酋參會代表團打卡北京中軸線,體驗歷史文化與現代工業碰撞;組織泰國參會代表團赴中關村軟件園、北汽福田集團和三一重工集團考察交流高端制造。
本次推介會上,聚焦人工智能核心賽道,深度梳理兩地產業鏈互補優勢,精準形成供需對接清單,定向組織20家重點企業“一對一”深度洽談;匹配精選300家優質企業現場交流;安徽省蚌埠、淮北、阜陽等地市派出招商團組對接資源,安徽省科技廳、省貿促會、省駐京辦積極組織相關企業參會觀“鏈”。
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后,京皖企業家們紛紛認為“產業鏈的高契合度”是雙方“一拍即合”的重要基礎。
“合肥是顯示之都,在顯示產業生態上有完整的產業鏈布局。液晶顯示企業京東方、硅基微顯示企業合肥視涯等是我們的上游供應鏈,合肥聯寶這樣的大型代工企業是我們的產業鏈下游。”北京耐德佳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段家喜高度評價了安徽合肥的產業生態。
耐德佳總部項目此次在合肥包河區落戶,三期總投資規模15億元。“可以填補合肥在元宇宙顯示光學技術和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和上下游一起構建元宇宙產業鏈的完整閉環。”段家喜說,元宇宙是新一代的數字技術,護眼顯示關乎每個家庭的眼健康,是具有萬億元市場潛力的產業,相信通過兩地企業的協同創新,必將為合肥顯示產業和科技創新帶來新的動力和生機。
“特別看中安徽的應用場景”
場景,是本次推介會的又一大關鍵詞。
本次推介會設置專題推介與場景發布環節。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安徽省工信廳分別推介兩地優勢產業與政策,北京市門頭溝區、安徽省蕪湖市重點推介特色產業園區及優惠政策。北京市海淀區推出“中關村AI北緯社區”建設項目,通過構建四大創新矩陣與八大賦能體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AI產業生態圈。安徽省合肥市發布人工智能場景清單,涵蓋智能社會治理、數字城市運營、產業融合創新等五大領域共36個具體應用場景,釋放百億元級市場機遇。
會議現場還設置AI市集展示互動區,虛擬數字人、增強現實手術導航、AI普惠教育平臺等硬科技和場景創新,打造沉浸式互動體驗空間,為觀眾帶來可觸、可感、可參與的交互式數字娛樂體驗。
“安徽有著大量優良的應用場景,這些場景都是我們發展無人駕駛和智慧交通所必需的。”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軒說。他表示,這次企業與合肥智慧交通投資運營公司簽訂的功能型無人車應用推廣項目就是看中了合肥的應用場景。
“安徽是全國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有著天然而廣闊的應用場景。我們選擇在合肥落地無人駕駛物流車運營中心和研發中心,可以更好地推動無人駕駛技術在物流運輸領域的推廣,更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王軒表示。
科大訊飛副總裁任萍萍表示,本次會議是區域協同發展的典范,京皖分別具備“政策高地+場景資源”與“技術策源+制造基礎”優勢。科大訊飛作為皖企代表,將進一步把星火大模型等創新成果推向北京市場,同時引入首都生態伙伴,反哺安徽AI產業集群建設。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唯有堅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才會帶來共贏發展。
北京與安徽,已經深植人文相通、科創相連、產業相嵌的合作根基。此次以鏈為媒、深化合作,將讓新一輪未完待續的“京皖故事”,更值得期待。
■ 記者 王弘毅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