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奉獻青春、貢獻力量。近年來,全省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主動靠前服務,以“全方位、精準化、暖人心”為導向,從就業創業、生活保障、醫療幫扶到養老關懷,織密困難退役軍人生活“安全網”,有力營造“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的良好氛圍。自2023年以來,全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民生實事累計投入專項資金5000余萬元,為困難退役軍人、烈屬軍屬等重點群體撐起“保障傘”。
就業創業“雙輪驅動”
就業是退役軍人脫下軍裝后的“頭等大事”,也是其家庭幸福與社會穩定的關鍵。全省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緊扣“穩就業、保就業”目標,通過“專場招聘+技能培訓”組合拳,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保駕護航。
針對有就業意愿的退役軍人,全省定期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搭建企業與老兵的對接橋梁;同時開展定制化技能培訓,提升退役軍人就業競爭力。對于安置后下崗(失業)、自謀職業中再就業困難的退役士兵,全省各縣區人民政府累計開發專項崗位6.4萬個,已幫扶4.4萬人實現上崗。
今年8月,黃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精準對接案例,成為就業幫扶的生動實踐。該局了解到融通安保公司在黃山地區的招聘需求后,一方面與企業深度溝通,明確人員素質、工作經驗等要求;另一方面聯動各區縣局摸排轄區就業困難退役軍人情況,逐一匹配就業意愿,最終協助10名退役軍人通過面試、體檢等環節,成功與企業簽訂入職合同,實現“崗位精準到人、就業精準落地”。
精準幫扶“雪中送炭”
2023年8月,銅陵市退役軍人魯某的家庭突遭多重變故:妻子被確診為直腸癌,后續需長期治療;父親又因腦出血癱瘓在床,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長期的醫療開支與照料需求,讓本就一般的家庭經濟不堪重負。
得知魯某的困難后,當地退役軍人服務站第一時間主動介入,將“急老兵之所急”落到實處。2023年,服務站迅速協助魯某整理材料、對接民政部門,成功為其家庭申請到最低生活保障,用政策兜底為這個困境中的家庭筑起“基本生活防線”。同時,考慮到魯某需兼顧家庭照料與收入來源的現實矛盾,服務站在村級日常臨時事項用工安排中,優先為魯某提供合適崗位,解決了他因居家照料家人而無法外出務工的難題。
今年以來,服務站持續跟蹤魯某家庭情況,在了解到其子女教育支出增添家庭負擔后,為魯某申請了子女助學金,從就業、生活到子女教育,用全方位的精準幫扶,切實為老兵紓解燃眉之急。
這樣的“精準幫扶”,源于全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的協同發力。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處負責人介紹,我省嚴格落實退役軍人事務部等7部門《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工作規范》,結合實際制定具體舉措,聯合教育、民政、財政、住建、衛健、醫保等部門形成工作合力;目前全省104個縣(市、區)已將退役軍人困難幫扶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同時10個市設立關愛基金,廣泛動員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及愛心人士捐款捐物,讓困難老兵“求助有門、幫扶及時”。
晚年關懷“貼心守護”
八一建軍節期間,天長市86名困難對象,包括患重病、失能、殘疾的退役軍人、烈士子女、軍屬等,同時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愛心美食”——由志愿者精心制作的肉圓。這份溫暖,來自天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推出的“映山紅·守護老兵”服務項目。
2025年初,天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核實86名困難對象信息后,依托天康醫院、愛家家政、中國電信,以及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擁軍食堂等社會資源,常態化提供“助行、助餐、助醫、助潔”服務。除了“愛心餐配送”,該市還為部分獨居失能老兵安裝具備實時通話和報警功能的視頻監控,系統同步連接“映山紅”服務隊員手機、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及志愿服務中心,確保緊急情況能快速處置、及時送醫。
不僅是天長市,全省多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聯合專業社工機構為困難退役軍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清潔等個性化服務。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還通過定期走訪、常態化聯系,動態掌握困難退役軍人家庭狀況,用細致服務守護老兵的幸福晚年。
■ 記者 朱茜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