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果如何,信貸資金主要流向了哪些領域?
新近出臺的上半年全省金融運行數據也因此頗受關注。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省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9.19萬億元,同比增長9.37%,高于全國平均2.31個百分點,增速連續6個月保持全國前五。
上半年,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印發《關于安徽省貫徹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用好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 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層面落實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的文件,旨在用足用好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強化金融對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從當前穩增長、拼經濟迫切需求來看,出不出“落實政策”,有沒有早出政策,效果肯定不一樣。
出不出“落實政策”確實不一樣
“從上半年的數據看,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在安徽見效。”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貨幣政策處處長潘力工認為,安徽信貸總量實現合理增長。
數據顯示,6月末,全省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91905.41億元,同比增長9.3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31個百分點。從增速上看,列全國第5位,中部六省第1位,長三角第2位。
從信貸結構上看,我省制造業貸款余額11116.41億元,同比增長14.93%;科技、普惠、養老、數字貸款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同時,在“共同成長計劃”的加持下,科技金融加速創新發展。6月末,我省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8604.49億元,累計服務企業44527戶,比上年同期增加5202戶。
在潘力工看來,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推動落實以來,其力度大、工具多、針對性強的政策效能不斷顯現,信貸運行取得積極成效。
“今年以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加大中長期流動性供給,累計為轄內符合條件的機構釋放中長期資金65.96億元。”潘力工表示,緊抓新增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000億元的窗口期,成功申請240億元新增額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目前,全省支農支小再貸款限額合計1265億元,一攬子貨幣政策實施以來已為安徽法人金融機構節約利息支出約7000萬元。
新型工具正在加力實施。在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方面,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與相關企業或項目簽訂合同金額1448億元,為1226個項目發放貸款616億元,貸款金額位居全國前列;在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方面,安徽摸排商貿流通領域和養老服務機構融資需求,組織金融機構提前介入可行性審批。目前已有120家商務企業和40家養老服務機構提出融資需求29.5億元。
“我們鼓勵更多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抓住政策機遇,做好市值管理。6月末,全省9家銀行與21家上市企業或主要股東簽訂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合同24筆,累計發放貸款17.1億元。”潘力工說,更多皖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上半年,全省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規模累計達67億元。
近6000億元新增貸款去了哪
當前,信貸仍是社會融資主要渠道。上半年,我省信貸總量保持平穩增長,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5896.90億元。
近6000億元的新增信貸資金主要投向了哪里?數據給出了答案:投向企業的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的大頭。
今年以來,隨著一攬子穩就業穩經濟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工業生產、設備更新等領域有所回暖,家電、汽車補貼等“以舊換新”政策持續發力,社會預期有所改善,帶動有效信貸需求釋放。
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統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企(事)業單位貸款新增5260.62億元,占各項貸款增量的89.21%。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3439.96億元,是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的主要構成,表明金融持續為實體經濟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
季節性消費需求集中釋放也對信貸形成支撐。6月恰逢年中“6·18”促銷的關鍵節點,加之暑期出行規劃也迎來高峰期,住戶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對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上半年,安徽住戶貸款新增611.98億元。其中,消費性貸款增加102.61億元;經營性貸款增加509.37億元。”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調查統計處處長王東介紹。超500億元的經營性貸款,也表明金融機構正持續加大對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生產經營活動的支持力度。
融資成本是企業和居民關注的重點之一。今年以來,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低位下行,助力企業和居民“輕裝上陣”。
“政策利率下調帶動1年期、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均同步下行0.1個百分點,進而推動企業融資成本穩步下降,2025年6月份,全省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21%,同比下降39個基點。”潘力工說。
1.4萬戶企業簽約“共同成長”
在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信貸結構也出現不少亮點。
據王東介紹,上半年新增貸款主要投向制造業、基礎設施業、農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此外,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貸款也呈現高速增長的特點。
“今年以來,制造業貸款維持較高增速。”王東表示,6月末,制造業貸款余額11116.41億元,同比增長14.93%,高于各項貸款增速5.56個百分點,較年初增加1123.26億元。
基礎設施業貸款、涉農貸款平穩增長。6月末,基礎設施業貸款余額15973.24億元,同比增長6.48%,較年初增加959.47億元;涉農貸款余額26532.72億元,同比增長7.96%,較年初增加1924.97億元。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數據顯示,6月末,我省普惠、養老、數字貸款同比分別增長14.16%、59.28%和18.19%,均顯著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在科技金融方面,我省推動“共同成長計劃”再成長。
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金融研究處處長李俊介紹,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深入實施“共同成長計劃+”專項行動,形成“金融支持科技、科技助推產業、產業反哺金融、金融惠及人才”的深度融合、良性循環生態鏈。截至6月末,全省107家金融機構加入“共同成長計劃”,簽約企業超1.4萬戶,貸款余額超2000億元。
數據顯示,6月末,全省科技貸款余額16502.92億元,同比增長16.71%,其中,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8604.49億元,累計服務企業44527戶,比上年同期增加5202戶。
“我們將繼續發揮合肥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牽引作用,鼓勵和支持全省金融系統深化科創金融改革、加強金融政策和產品宣傳推介,加強‘股貸債保擔’聯動,繼續推動‘共同成長計劃’擴面提質,助力培育更多科創企業發展壯大。”李俊說。
■ 記者 何珂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