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8日消息(記者孔穎)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17日介紹,“快遞下鄉”工程實施十年來,我國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33萬多個村級寄遞服務站,廣大農村群眾的用郵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自2014年我國啟動實施“快遞下鄉”工程以來,我國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從無到有,從初步建立到日漸完善。為暢通城鄉經濟循環,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了行業力量。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司長林虎介紹,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建設33.78萬個“一點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農村寄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正在有效解決。 林虎:在全國各地探索形成多種模式,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農村服務網絡覆蓋面。積極探索快商合作,利用商超建設農村快遞服務站點,推動快件投遞、網上銷售、電商培訓、鄉村振興等多項服務功能疊加。另一方面,城市地區的產能和設備適時向鄉鎮、農村地區轉移,自動化分揀設備加速普及,行業生產效率和處理能力不斷提升,運營成本持續下降。 今年以來,我國快遞前三季度業務量完成超1200億件,月均業務量超130億件,帶動農村快遞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行業連通城鄉成效進一步凸顯。 林虎表示,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推進、新發展格局的加快構建,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將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 林虎: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配送體系,整合多方資源提高末端服務水平,推動上下游要素資源更多投向農村地區,充分發揮寄遞網絡覆蓋城鄉優勢,有效暢通農村地區“最后一公里”,提高服務農產品銷售上行的能力。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