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西班牙特約記者 昭東 王方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楊逸】編者的話:“對馮德萊恩的不信任投票定于10月初舉行。”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稱,歐洲議會極右翼黨團和左翼黨團分別在9月10日提出對馮德萊恩及其領導的歐盟委員會的不信任動議。當天馮德萊恩發表的年度“盟情咨文”也是喝彩與倒彩共存。有分析認為,無論是針對馮德萊恩的不信任動議,還是對其演講的毀譽參半,都反映了歐盟內部政治分裂的加劇,需要通過改革予以彌合。歐盟領導人早就表示該組織需要“改變方向”,但進行改革需要各方達成共識,而各方難以達成共識正是歐盟目前面臨的困境。
“順了姑情失嫂意”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9月16日報道,該媒體看到的一封來自歐洲議會議長梅措拉的電子郵件顯示,歐洲議會將在10月6日至9日的全體會議上就針對馮德萊恩及其領導的歐盟委員會的兩項不信任動議進行辯論和投票。這兩項動議分別由歐洲議會極右翼的“歐洲愛國者”黨團和左翼黨團提出。“歐洲愛國者”黨團指責歐盟委員會在缺乏成員國議會授權的情況下推動多項有爭議的貿易協議,嚴重削弱歐洲經濟實力與戰略自主。左翼黨團則批評歐盟委員會在本輪巴以沖突期間消極不作為。“在歐洲議會,同時遭到兩項不信任動議是前所未有的。”美國“政治新聞網”稱,就在兩個月前,馮德萊恩剛剛挺過一次不信任投票,而這凸顯了歐盟內部的分裂。
就在上述兩個黨團對歐盟委員會提出不信任動議的同一天,馮德萊恩發表了年度“盟情咨文”。在演講開始前,她在歐洲議會巨大的半圓形辯論廳里熱情地與一些黨團領導人打招呼,或者微笑握手,或者親吻臉頰。“左邊一個,右邊一個”“就好像她剛剛與失散多年的朋友團聚一樣”,歐洲新聞網與德國電視一臺等媒體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
然而,馮德萊恩當天的“盟情咨文”演講并未獲得滿堂喝彩。相反,這一本應為歐盟確定未來工作優先事項的講話,不管具體內容是什么,很多都是“順了姑情失嫂意”,毀譽參半。
在演講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正在與伙伴協調推進第19輪對俄羅斯制裁措施,考慮加快淘汰俄化石燃料。這一決定得到不少歐盟成員國的支持,然而匈牙利與斯洛伐克對此持反對態度,認為此舉將推高能源價格。“逐步淘汰(俄化石燃料)不僅需要政治決策,還需要重組整個供應鏈——這一過程將需要多年的投資。”斯洛伐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薩科娃對波蘭廣播電臺這樣說。匈牙利也強調了其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表示該國不會支持任何可能危及國家能源供應穩定的政策。
在加沙問題上,馮德萊恩宣布,歐盟計劃暫停對以色列的部分雙邊支持、對極端主義的部長和暴力定居者實施制裁、部分中止《歐盟-以色列聯系國協議》中與貿易相關的事項。
“德國之聲”、歐洲新聞網等媒體稱,許多歐洲議會議員對馮德萊恩宣布的上述計劃表示歡迎。然而,對于社會民主黨黨團來說,這項提議來得太晚、力度太弱。該黨團主席加西亞質問說:“當加沙在死亡線上掙扎時,歐洲在哪里?”左翼黨團聯席主席席爾德萬指責歐盟在外交政策上奉行雙重標準,呼吁歐盟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并暫停《歐盟-以色列聯系國協議》。在歐盟內部,西班牙、愛爾蘭、荷蘭、瑞典、法國和丹麥希望加大對以施壓,但德國、意大利、捷克和匈牙利則反對制裁以色列。
歐美經貿關系無疑是馮德萊恩此次“盟情咨文”演講的重點。她在講話中為近期歐盟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辯護,聲稱該協議確保歐洲獲得“可能的最佳結果”,“想想與美國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后果”。不過,現場批評聲浪不斷。“歐洲愛國者”黨團主席巴爾代拉說,該協議將使歐洲變成美國的“附庸國”。加西亞表示,歐盟接受美國征收的15%關稅而不采取報復措施是不可接受的。據英國《衛報》報道,近期在歐盟五大成員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波蘭)進行的民調顯示,52%的人認為歐美貿易協議是一種“羞辱”;75%的人表示,馮德萊恩在捍衛歐洲利益方面做得“非常”或“相當”糟糕。
“歐盟內部的分歧”
“我們能夠團結在一起嗎?有緊迫感嗎?”在“盟情咨文”演講中,馮德萊恩提出這一問題。然而,在她發表演講之前,美國“政治新聞網”就直言,此次講話將暴露歐盟內部的分歧。事實上,歐盟各成員國不僅在一些具體政策上立場大相徑庭,歐洲議會內部不同政治力量甚至是同盟之間的分裂和斗爭也在加劇。
“德國之聲”、英國《衛報》等媒體稱,9月3日,歐盟委員會提交了一份與南美“南方共同市場”之間的貿易協定。德國、西班牙等歐盟成員國對該協定表示支持,希望借此開辟新市場,以抵消美國關稅的影響。不過,法國、波蘭和愛爾蘭等國卻認為該協定損害歐洲農民利益,對其持反對立場。“歐洲愛國者”黨團也對該協定表示反對。
馮德萊恩來自中右翼的歐洲人民黨黨團,該黨團和社會民主黨黨團分別是歐洲議會第一和第二大黨團,對歐盟委員會能否通過立法擁有至關重要的發言權。現在,雙方都指責對方削弱了歐洲議會中微弱的親歐力量。社會民主黨黨團近期還公開反對歐美貿易協議,進一步加深了其與歐洲人民黨黨團之間的裂痕。
氣候危機導致的森林大火今年吞噬了歐盟受影響國家約100萬公頃的土地,相當于比利時面積的1/3左右。在這一背景下,歐盟委員會的能源和氣候政策遭到指責。歐洲議會中一些中間派議員怒斥歐盟委員會此前與極右翼政黨聯手,試圖扼殺一項反“洗綠”法案。
“一個無法治理的大陸”?
馮德萊恩“盟情咨文”演講之所以左右不討好,與歐盟內部的政治碎片化趨勢加強息息相關。據法國《回聲報》去年12月報道,歐洲政治格局的特點是民粹主義政黨普遍迅速崛起,同時呈現出高度的黨派政治碎片化。在歐盟層面也可以看到類似情況。雖然親歐盟政治力量仍能在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中占據多數,但這一多數已變得很脆弱,從而帶來不穩定和更大的不確定性。
《紐約時報》此前報道稱,歐洲國家正面臨傳統上占主導地位的中左和中右派主流政黨及聯盟的瓦解,這些勢力自二戰以來執政至今。對這些黨派的支持已經碎裂成新的右翼和左翼政黨,還有其他一些不太容易界定意識形態成分的派別。在歐洲國家中,對某一政黨有強烈認同感或是屬于某一黨派的人口比例急劇下降,歐洲多國組建內閣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與此同時,很多新的政黨進入歐洲議會,歐盟達成一致的可能性也有所降低。
“巨大的結構性力量推動了整個西方政治的碎片化。”《紐約時報》分析稱,在經濟層面,中產和工薪階層收入停滯不前、不平等現象加劇,還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憤怒成為導火索;在文化層面,則是移民問題上的沖突、民族主義以及其他問題;通信革命也是造成歐洲多國政治分裂的主要因素,推動了組織松散的無領袖抗議運動的興起,擾亂了政治,催生了更多政黨。
政治碎片化導致的問題之一就是政府施政難度增加。“從英國到波蘭,歐洲正成為一個無法治理的大陸。”彭博社日前發文稱,包括英國、法國、荷蘭、波蘭、德國等在內的歐盟成員國領導人,都面臨著國家越來越難以治理的挑戰。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現在都受到預算緊張、管理不力、議會分裂等問題困擾。《華爾街日報》此前警告說,歐洲政治碎片化和多極化束縛了多國領導人的手腳,他們只能在左翼和右翼政黨之間組成笨拙的聯盟來進行治理。即使在一些基本問題上,政府也很難找到共同點,更不用說在處理移民、俄烏沖突和經濟停滯等棘手問題上了。
“必須學會靈活變通”
對于歐盟成立30多年來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挑戰,奧地利ORF電視臺曾以《成就斐然,卻又幻滅》為題,就奧地利加入歐盟的親身經歷進行了報道。奧地利經濟研究所的計算顯示,由于加入歐盟,對外貿易每年為奧地利的經濟增長貢獻了0.7個百分點。相較于沒有加入歐盟時,奧地利在加入該組織后與其他歐盟國家的貿易額高出約40%。
奧地利籍前歐盟委員會負責農業事務的委員菲施勒說,該國民眾此前對歐盟的支持率非常高,轉折點出現在歐債危機爆發前后。隨后,一種“非常、非常糟糕”的情緒浮現,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爆發之后。“近年來,歐盟日益成為一切無效事物的投射面。”奧地利歐洲政治學會學者施密特在接受該國媒體采訪時這樣說。根據該學會今年進行的一項新調查,只有60%的受訪者認為奧地利應該繼續留在歐盟。
對于歐盟現狀,歐洲議會議長梅措拉日前在德國《商報》發文稱,歐盟現在必須做出改變。馮德萊恩今年年初在瑞士達沃斯對商界高管發表演講時敦促說:“歐洲必須改變方向。”她日前提出,歐盟必須在某些領域特別是在外交政策問題上擺脫一致投票制,轉向合格多數投票制。
很多歐盟國家都在利用一致投票制維護本國利益。意大利博科尼大學社會與政治學系研究員格里洛此前在澳大利亞“對話”新聞網上發文稱,在對制裁俄羅斯或援助烏克蘭進行投票時,匈牙利經常被其他歐盟成員國視為“壞人”;法國則一直抵制任何修改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的行動,該政策將歐盟1/3的預算撥給農民,其中許多人是法國人;德國阻撓了歐盟選舉法的改革,因為柏林的政治體制反對任何不按比例劃分選區的法律。
格里洛認為,期望廢除歐盟的一致投票制不可行,原因非常簡單:要放棄一致投票,就需要各成員國一致投票。他建議歐盟各國可以圍繞具體政策組建不同的小聯盟并設定退出機制,類似于歐元區制度和申根制度,讓歐盟成員國可以更靈活地加入,以實現某一領域的目標。
“歐盟是20世紀最成功的政治項目。如果它想在21世紀繼續如此,就必須學會靈活變通,只有能適應(形勢變化)的人才能生存。”格里洛說。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