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文化

7300多年前,“家”住淮河岸邊

來源:安徽日報2022-08-12作者:晉文婧 孫言梅

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通常被視為中華文明的主體。而在淮河流域,存在一個自有源頭與文化特征、發展道路的文化系別,同樣為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和多樣性作出了重要而獨特的貢獻。蚌埠雙墩文化,是中華文明起源“多源一體”坐標圖上一個閃爍的亮點。淮河以北的廣袤土地上,在此后的文明化進程中燃起簇簇光亮、閃爍點點繁星。









家住淮上的安徽先民

——“雙墩”先民們依水而居,燒土制陶,磨蚌做刀,他們“刻畫自我”時的“審美觀”、“刻化生活”時的“藝術范”,讓遠古的生活藝術圖景立體生動、質樸“新潮”

視線進入距今7300多年的遠古家園。走近那段歷史,不再需要通過復原人類頭像,我們看到了一個人——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它來自淮河流域的蚌埠雙墩遺址,來自先民對于自身的描摹。

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的淮河北岸上,一個名叫雙墩的村子成為中國新石器考古史上的重要地標之一。7300多年前的雙墩先民們依水而居,利用蚌殼、石頭、骨角制作石斧、蚌刀、骨錐等工具,用陶土燒制成碗、缽、罐等器具,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讓這里的器物文化有了質的飛躍 。

水和泥在火的作用下產生絕佳的硬化,為雙墩先民們的生活增添了“科技含量”,也為他們非凡創造力和思想表達提供了合適的載體,陶器除了日常功用,也傳遞著他們的藝術話語。

在蚌埠市博物館“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專題展廳里,靜靜地陳列著這尊從歷史長河中走來的藝術珍品,它高僅6.3厘米,寬6.5厘米,整體由陶土經手工捏制后燒制而成,人物造型寫實,五官端正精細,神情稚拙可愛。

這是一個特色的人物具象:兩條長長的月牙眉下,雙目圓睜,鼻子扁圓微翹,似蒜頭狀,嘴巴張開,似在微笑。令人驚奇的是,其額頭正中刻飾有同心圓紋,臉頰兩側各有5個圓形紋刺,連成一條斜線。有關專家認為,這恰與上古先民“雕題”“紋面”的習俗相應,雙墩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實物例證,為研究當時的原始藝術和原始信仰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透過博物館的玻璃展柜望去,人頭像在燈光的照射下,通體泛著點點晶光。專家研究發現,這是先民制作時在陶泥里摻加了某種含有云母礦石的細碎顆粒。將砂石顆粒摻入陶土燒制而成的陶器,稱為“夾砂陶”。而如雙墩陶塑人頭像這樣云母石英含量很高的夾砂陶,在新石器時代陶器中非常罕見。

這個拳頭大小、神采飛揚的人頭像,成為蚌埠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但一個個謎團還在等待我們破解:人頭像是什么身份?臉頰上左右對稱的10個圓點表示什么?額頭正中的兩個同心圓又隱含著什么信息?

這件文物連同雙墩遺址出土的其他大量珍貴文物,共同構筑了7300多年前先民生活的立體圖景。當我們把視線聚焦到雙墩遺址出土的陶器底部殘片,會發現一種影響更為深遠的文化存在。這些生活在淮河邊的祖先如寫似畫,在器物底部表面留下或簡單、或復雜、或單獨、或組合的種種符號,這是雙墩遺址出土器物中一種特殊的文化遺存——刻劃符號。

雙墩先民們不僅在“刻畫自己”,也在“刻劃生活”。

雙墩遺址三次發掘出土的600余件刻劃符號中,內容除日月、山川等自然景觀之外,還有狩獵、捕魚、網鳥、種植、養蠶、編織、飼養家畜等生活主題。專家認為,雙墩遺址這套我國目前年代較早、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陶器刻劃符號,對深入研究雙墩文化時期的歷史狀況,探討其在中國文字起源和形成、流變中的借鑒及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考古學家李伯謙曾說:“雙墩文化的發現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區就已顯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填補了淮河中游地區新石器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譜系和中國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內容。”業界認為,這一結論為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多元化一體學說提供了有力證據,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淮河流域與黃河、長江流域一樣,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人建造了城,城“發展”了人

——跨越雙墩文化、龍山文化等多個時期,安徽北部留下了一系列重要遺址,先民們不斷擴散與融合,點點文明之光照亮片片荒野,上古的“安徽人”開枝散葉

來自雙墩的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刻劃符號,都體現了先民們對于自我、對于人與世界的描摹、認知和思考。此后,淮河流域的文明之光繁星點點。

禹會村遺址同樣位于蚌埠市,在蚌埠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東岸。考古發掘證實,雙墩文化時期,已有人類在禹會村遺址定居。遺址按照分布空間劃分為北區、中區、南區等三塊,北區跨淮河東堤和206國道東西兩側分布,斷代在7000年前,屬于雙墩文化(該區域也發現有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分布),主要由居住地和公共活動場所組成。

至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時期,禹會聚落規模劇增,人口集中化趨勢更為明顯。省政協副主席、歷史學家李修松認為,從與禹會村遺址有關的皖北考古遺址來看,約在距今5000年至4000年之時,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自北向南在安徽北部發展,留下了諸多同類型重要遺址,如蕭縣金寨遺址、宿州蘆城孜遺址、蒙城尉遲寺遺址、固鎮垓下遺址等,這些都是規模較大、文化內涵豐富的同類遺址,從中發現諸如高規格玉器、城址、大型神器等一系列文明因素。

蕭縣金寨遺址坐落于皖東北丘陵之中的山前平原,三面環山、三面臨河。遺址的面積、等級、出土遺物的重要性和獨特性,為研究淮北地區文明社會的形成提供了絕好的證明材料。

固鎮垓下遺址,地處淮河中下游地區,是我國古代東西南北文化的交匯地帶。其中大汶口時期城址,是淮河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史前城址,填補了安徽史前城址的空白,為探索該地區大汶口時期的考古學文化面貌與中原同時期文化的關系、我國文明起源、早期城址形態與構筑技術的演變軌跡,提供了新的線索。

宿州蘆城孜遺址,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遺址文化層約3米高,時間跨度非常大,最早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時期,是個文化遺存非常豐富的遺址。

蒙城尉遲寺遺址,是新石器晚期聚落遺存。遺址中的紅燒土排房是中國已經發現的最完整、最豐富、規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遺存。

……

早期人類逐水草而居,文明因水系而生。

淮河岸邊,延續雙墩文化而來的禹會村遺址,新發現的城址系目前淮河中游地區規模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址。那么從江淮走廊到長江流域呢?懷寧孫家城遺址、潛山薛家崗遺址、含山凌家灘遺址等,都是我省在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及其形成過程中發現的重要遺址。

中華文明“滿天星斗”。而凌家灘和禹會村,分居兩條水系,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安徽首推的重點遺址,也是我們接下來要透視聚焦的耀眼的上古文明光華所在……


責任編輯:陸迪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又爽又高潮视频| 日本韩国中文字幕| 免费鲁丝片一级观看| 青草草在线视频永久免费| 妈妈的柔润小说在线阅读|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午夜福利视频合集1000| 伊人久热这里只精品视频| 大妹子影视剧在线观看免费| 一级毛片私人影院| 欧美一级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跳蛋在里面震动嗯哼~啊哈...|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jizz在线观看| 888米奇四色极速在线观看|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 一级成人理伦片|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亚洲免费电影网|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1314成人网|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久久综合色天天久久综合图片| 秋霞免费手机理论视频在线观看 | 啪啪免费小视频|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国产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毛片国语| 国产福利你懂的|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波多野结衣丝袜诱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三级| 里番肉片h排行榜| 国产午夜一级鲁丝片| 2020天堂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夜夜偷天天爽夜夜爱| 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