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拉開帷幕。本屆文博會為期5天,3596個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前來參展。
本屆文博會安徽館以“創新安徽,美好未來”為主題,安徽展團119家參展企業集中亮相,除了彰顯徽風皖韻的徽文化,還重點展現了近年來安徽在文化發展中涌現的新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等創新成果,向觀眾呈現“大美安徽”。
文化改革 成果斐然
來到安徽展館的序廳,門頭設計由象征著文化企業的“創意小青瓦”組成環抱之勢,并向展區兩邊側脊舒展延伸,猶如展翅騰飛,以享有“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名的“安徽宣紙”為主元素,形成漣漪波浪狀的天幕結構造型。
近年來,安徽著力推動省屬國有文化企業改革,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安徽出版集團、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安徽演藝集團、安徽廣電集團、安徽新媒體集團、安徽文投等文化企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改革“成績單”。
2022年,安徽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樺皮船》、參與出品的電視劇《覺醒年代》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圖書《覺醒年代》榮獲年度“中國好書”,在本屆文博會上帶來的時代出版課后服務項目及精品課程,展現了出版集團著力推進“一主兩翼”產業發展,勇當“皖字號”文化產業排頭兵的決心。
安徽新華發行集團重點打造“15分鐘閱讀圈”和創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圍繞集團“十四五”規劃和“數字皖新”戰略,以數字技術重塑內外部產業鏈,在本屆文博會上展出了“AI+教育”,“美麗科學”數字內容等項目,體現了集團建設科技引領、行業領先的創新型文化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
從黃梅戲《共產黨宣言》到音樂劇《有一天》,從話劇《爐火照天地》到舞劇《徽班》,安徽演藝集團潛心打磨精品力作,展示了安徽悠久的歷史文化,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作為安徽三大主流輿論陣地之一,安徽新媒體集團充分整合資源,拓展新的網絡文化業態,運用高新技術,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應用、多媒體數據庫等新媒體業務,皖里有貨、餐飲油煙在線監測系統等一批項目備受關注。
文化數字 創新基因
近年來,安徽大力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文化強省建設,培育發展了一批文化新企業、新產品、新業態。
“裸眼3D大屏可以根據視頻內容,應用在各種不同場景,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很受歡迎。”在合肥展區,安達創展科技公司展出的裸眼3D大屏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觀看。據介紹,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與科技融合企業之一,安達科技設計總承建或參與承建全國300余座科技館、博物館和主題展示館。
可以彎曲的柔性顯示屏、智能AR觀影眼鏡、不用屏幕的全色激光投影機……在合肥展區,處處可以看到科技創新的身影。
鐵畫是蕪湖特有產品,長三角信息智能創新研究院在2022年與科大訊飛,蕪湖鐵畫協會合作,共同打造獨一無二的“蕪湖鐵畫”數字藏品。“聚焦數字文化創意研究及應用、科技成果轉化、數字文化產業培育,努力構建文化創意產業新生態。”公司負責人介紹。
6月7日下午,安慶市重點文化企業中古文物保護集團有限公司的“東方云”文化大數據平臺上線啟動儀式在文博會創新項目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東方云”平臺可以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統一標準,把不同領域、不同形態的文化資源數據關聯起來,把文化數據源和文化實體關聯起來,形成“東方云”數據源。目前平臺現已完成上百家文化機構的入駐與十多萬條數據關聯。
徽風皖韻,魅力安徽
在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蚌埠的旅游火出圈,“南北分界線”地標景點與熱播劇《長月燼明》巧妙聯動,引得全國游客紛紛前來打卡,這也成了我省文旅深度融合的創新案例。在本屆文博會上,蚌埠市帶來了珍珠制品,大禹系列文創產品等,展現了“珠城”的獨特魅力。
宿州的剪紙,淮南的壽州窯,滁州的鳳畫,宣城的文房四寶……來自安徽各地精美的文創產品和文旅融合向外界展示了江淮大地的錦繡多彩,以及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
省委宣傳部文化產業規劃發展處三級調研員譚薇介紹,本次深圳文博會我省重點展示了宣紙文化園、3D數字文物展示互動系統等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成果,科大訊飛“星火大模型”,安徽新華發行集團“AI+教育”等文化科技融合最新產品,蚌埠“南北分界線”等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創新案例。希望通過這次文博會,進一步推動我省文化企業展形象、樹品牌、促交流,與全國的優秀文化企業展開洽談合作,安徽文化企業取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推動我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