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鄉田野上演的戲,長什么樣?才能讓不同的人一同奔赴?
一幕幕戲曲華影,聽得悠悠歷史古韻,悟得深深中華之美。“徽州有戲·田野鄉音”,如雨露般潤澤黃山大地。
走啊,一起看戲去
9月23日,“徽州有戲·田野鄉音”黃山市首屆鄉村戲曲節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古戲臺之鄉——祁門磻村鳴鑼開唱。
一腔一調演繹世事百態,一顰一笑道盡戲中人生……黃梅戲《天仙配》、徽劇《水淹七軍》、京劇《貴妃醉酒》等一段段經典唱段精彩紛呈。演出劇目既有武戲、也有文戲,演員既有經驗豐富的老將,也有剛出師的年輕小生,劇種更是涵蓋徽劇、京劇、黃梅戲、目連戲等。
從祁門磻村啟程,歙縣綿潭村、屯溪區南溪南村、徽州區坤沙村、黟縣柯村、休寧縣祖源村、黃山區燕窩里,三區四縣一路傳唱,聯結穿越古今的情感共鳴,唱出傳統文化的醇厚魅力,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現場欣賞到精彩的藝術表演?;罩萼l村文化底蘊深厚,每逢節慶,或舞起板凳龍、非遺魚燈,或自導自演徽劇大戲、鄉村村晚,載歌載舞祈愿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鄉村戲曲節像是送給村民、游客、戲迷的一場驚喜,無需特定儀式,只需要張開雙臂,就能擁抱最純粹的快樂。
“聽說戲曲下鄉大家可興奮了,早早跑來占座?!薄跋M麘蚯硌菀院竽芏鄟泶謇铩编l村戲曲節所到之處,這樣的話不絕于耳。
文化搭臺,群眾受益。鄉村戲曲節唱出了徽州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氣神”,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為一場全市戲迷的視聽盛宴、一個文化惠民的品牌活動、一張亮麗多彩的文化名片。
為期一個月的鄉村戲曲節落下帷幕,但文化惠民的初心不改,“戲曲進校園”“戲曲進社區”等系列活動已蓄勢待發。
在徽州文化間行走
傳統戲劇,烙印著一方水土代代傳承的文化記憶。
黃山市是徽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傳統戲劇在這里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歷史積淀。
發軔于此的徽劇是中國國粹京劇的前身,與秦腔、川劇、弋陽腔等中國南北幾十種地方戲曲劇種,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目連戲被稱為“百戲之祖”,其思想豐富多元,藝術形態古樸絢麗,被稱為“中國戲曲活化石”。
徽劇、目連戲等傳統戲劇,不單單是一種藝術形式,它們歷經數百年,傳承了徽州文化精髓,富含濃郁地方色彩和徽式生活美學,用生動、活態的方式將徽州歷史、風土人情和傳統價值觀一次次向外傳遞。
黃山擁有千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600多年歷史的非遺魚燈、1000多年歷史的徽墨……保持生命力的密碼就在于傳承與活化利用。
19歲的俞韜是黃山市徽劇院的演員,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走上了戲曲表演道路?!皬男【透鴭寢屧谔镩g地頭為大家演出,特別開心自己也能站上鄉村戲曲節舞臺,讓更多人了解徽劇、愛上徽劇?!?/span>
近年來,我市以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為統攬,深入實施徽州文脈傳承工程,深化60歲以上非遺傳承人口述史記錄工程,全面提升數字化采集工作,健全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和代表性傳承人體系,依托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非遺職業教育集團等院校,推動120余個市級以上非遺傳習基地培育更多特色人才。
連續六屆舉辦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依托徽博“非遺”文創體驗中心、休寧萬安羅經文化博物館等40余家非遺展示場館,打造一批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一批非遺傳承人運用現代科技創意設計、改造工藝及產品,打造“非遺+”新玩法新場景。
徽派古民居窗格變身文創小書簽,古老漆器點睛珠寶首飾;隨處可見的竹子變成精妙絕倫的非遺伴手禮,簡單普通的食材變成齒頰留香的徽菜好物;非遺元素植入景區變成沉浸式“非遺夜市”;徽劇、目連戲等14個傳統民俗小劇場在屯溪河街、屯溪老街、黎陽in巷持續上演……徽文化的創意因子浸潤整座城市,越來越多年輕人走進非遺,愛上非遺。
從徽州的創意,到創意的徽州,豐富的非遺資源表現出超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在傳承與活化利用過程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精彩好戲。
向世界傳遞“黃山聲音”
隨著大文旅時代的到來,賽事演藝旅游已經成為熱門標簽。
貴州村BA、村超能量驚人;天津演藝市場全面回暖,全國各地紛紛加入,探索以賽事演藝破題旅游產業。
如何號對脈、開對方?
從這方土地孕育生長的元素中去挖掘、去創意碰撞,以文化之力營造美好場景,不失為一劑良方。黃山選擇傳統戲劇作為切口的用意不言而喻。
新媒體時代,信息浩瀚繁雜。找對路子還得善于“吆喝”。這兩年,黃山以一座世界名山的高度、文化名城的厚度與全球對話、向世界邀約,講好黃山故事,傳播黃山聲音,展示黃山形象。
別開生面的非遺大展,向世人講述“一輩子 一件事”的黃山故事;主打沉浸式推介的國際文化旅游節,與世界各地500多名政商代表共享徽風皖韻;大咖云集的民宿大會,在“醉”美鄉村描摹“皖”美民宿;精彩絕倫的國際時裝秀,傳統與潮流跨界融合呈現“行走”的非遺;安徽首場戶外交響音樂會,在黃山聆聽“西風國韻”的美妙交響……
一項項重大活動、一個個重要平臺,既提升了大黃山的傳播力影響力,更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古韻與氣韻同臺、國際與國潮共舞、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和諧共鳴的開放包容新黃山,深化了黃山不止一座山的多元化城市形象。
今之黃山,正深耕保護傳承、活化利用、品牌傳播,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展現新作為,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持續擦亮“中國黃山 世界黃山”品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