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21日,由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安徽省政協徽黃室、中共長豐縣委宣傳部等聯合承辦的“好戲安徽·漾·Young”2025青年鄉村戲劇周第三季“仰·秋頌”,在合肥市長豐縣楊廟鎮馬郢村全景上演。徽劇、黃梅戲、廬劇、泗州戲、皖南花鼓戲——安徽五大代表性劇種首次同臺慶豐收,以“青年主場+村民主角+市集賦能”的融合范式,把文化惠民做到田間地頭,用文藝“活水”激蕩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五大劇種“滿倉” 村民游客“同席”
20日傍晚,馬郢森林劇場化身“沒有圍墻的劇院”。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趙媛媛與“嚴鳳英杯”青年黃梅戲演員大賽金獎得主周珊領唱《夫妻雙雙把家還》,臺下村民鼓掌哼唱、游客舉著手機,數百人戲腔大合唱更是刷屏社交平臺。
21日白天,“仰劇場”車輪式展演:徽劇《貴妃醉酒》、黃梅戲《天仙配·路遇》《裁襟勵子》、廬劇《夕陽下的重逢》、泗州戲《界牌關》等經典唱段輪番登場,每段30分鐘“快閃”,讓“看戲”像趕大集——剛聽完皖南花鼓戲《打瓜園》,轉身就能在有機果園摘梨子,那邊廂稻田里已經開始跟非遺師傅學竹編……耳邊又飄來黃梅戲《喜宴》的歡歌。久違了的過節唱大戲,儼然已是村民的豐收日常。
青年主場“唱主角” 鄉創市集“唱新戲”
本屆戲劇周95%崗位由35歲以下青年擔綱:編劇、導演、作曲、演員、志愿者“全鏈條”上陣。
20日下午,“創客路演”把劇場變“鄉村路演廳”——情感療愈空間、“跑調王”環保農場、饅頭姐姐共富工坊等鄉創項目現場“招親”,中國建設銀行合肥分行同步開通“鄉創貸”綠色通道,把戲劇流量轉化為新經濟增量。“曬秋宴”市集同步開張:馬郢饅頭、下塘燒餅、陶俑拉胚、戲腔咖啡……數十個攤位兩天營業額鉚著勁往上躥,“小戲臺”渴望撬動“大生意”。
文化惠民“零門檻” 文藝賦能“長效化”
“馬郢把舞臺搭在村口、把燈光亮在田間、把劇本寫進稻花香,就是要讓文化惠民像空氣一樣觸手可及。”安徽省戲劇家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游客除了欣賞文藝演出外,還可以通過在現場掃碼,預約非遺體驗、鄉創優惠等。這次活動,主辦方還聯動了學習強國、安徽文旅雙平臺推廣。
不僅如此,依托“好戲安徽·漾·Young”青年鄉村戲劇周品牌,長豐縣同步發布“馬郢鄉創人才綠卡”。下一步,主辦方還將整合相關資源,打造“鄉村戲劇工坊”,常態化開展“送戲進村”“戲苗計劃”,實現“周周有小戲、月月有大戲、季季出爆款”。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