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碭山縣堅持把“學習身邊榜樣”作為黨員教育的重要載體,堅持挖掘典型、宣傳引導、實踐轉化,不斷用“身邊事”激勵“身邊人”,使“身邊榜樣”成為教育黨員的鮮活教材,激勵引導廣大黨員學有標桿、行有示范、做有方向。
深化“挖掘典型,樹立標桿”的思路,讓榜樣故事鮮活感人。大范圍“挖”。積極拓寬選樹渠道,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構建多渠道、廣覆蓋的推薦體系。線上,通過“碭山先鋒網”、“碭山先鋒”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工具,開設“尋找身邊榜樣”專欄,鼓勵群眾自薦或推薦他人;線下,深入鄉鎮、社區、非公企業等基層一線,通過組織推薦、座談會、調研走訪等方式,面對面傾聽群眾心聲,挖掘身邊的感人事跡和先進人物。累計收到各類人物事跡線索300余條。大動作“選”。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確保選樹的榜樣具有代表性、先進性和感召力。圍繞“道德品質過硬、能力素質過硬、職業操守過硬、紀律作風過硬”等“四個過硬”標準,為“身邊榜樣”精準“畫像”。同時,對基層黨組織、群眾推薦的榜樣人選進行集中審查,按流程征求紀檢監察、政法機關、組織部門等多方意見,并緊密結合候選人所在行業領域及特點,定向征求司法、消防、環保、市場監管等相關專業部門的意見,進行多維度、立體化地“政治健康審查”,確保榜樣選得準、立得正。大視野“評”。建立健全榜樣評審機制,通過組織專家評審、公眾投票、現場展示等多種方式,對候選人進行層層審核、好中選優,確保榜樣人物接地氣、聚人氣,截至目前,通過自下而上、層層推薦、反復醞釀、逐級遴選的方式,評選身邊榜樣100余名。
強化“宣傳引導,營造氛圍”的意識,讓榜樣精神遍地開花。多渠道“傳播”。在“碭山先鋒”微信公眾號設立“榜樣”專欄,對26名優秀共產黨員、村黨組織書記等榜樣進行線上宣傳展播。利用機關、企業、校園文化長廊等宣傳欄開展榜樣人物圖片、視頻展示,通過圖文并茂、言簡意賅的形式,讓黨員群眾“天天見”“時時學”,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先進事跡的覆蓋面和知曉率。多層次“拍攝”。結合黨的建設、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確定選題,由縣黨員教育中心牽頭,整合鄉鎮、縣直單位、影視公司等多方力量,制作出《梨鄉情》《青春定格 信仰永恒》《小鎮說》《干群夜話聚民心 魚水情深促發展》等黨員教育課件。多方位“宣講”。除靜態的展示和動態的影像外,還注重通過“講”的方式,讓榜樣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組織開展“榜樣面對面”“道德講堂”等一系列活動20余場次,邀請榜樣人物走進社區、學校、企業,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激發更多人的共鳴與向往,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榜樣精神的理解和認同,形成“人人崇尚榜樣、人人學習榜樣、人人爭當榜樣”的良好風尚。
突出“實踐轉化,引領風尚”的方針,讓榜樣力量潤澤人心。特色產業“引升級”。聚焦酥梨種植與深加工、果蔬罐頭生產等特色產業,大力宣傳“身邊榜樣”在本地特色發展中的鮮活事跡,總結推廣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抓黨建促經濟發展中形成的先進經驗,積極拓展農產品深加工領域,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延伸,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鏈,實現從“賣產品”到“售品牌”、從“賣資源”到“售文化”的華麗轉身。同時,以“身邊榜樣”為模板,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把榜樣動力轉化為人才實力,不斷提升酥梨產品競爭力,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賡續榜樣“傳薪火”。充分發揮身邊榜樣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落實黨員榜樣“傳幫帶”機制,鼓勵老一輩企業家、技術能手、鄉土人才等,通過經驗分享、技術指導、項目合作等方式,帶動年輕一代投身創業大潮。結合“書記馬上辦”“老書記調解室”等活動,在春節、中秋、“七一”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宣講榜樣先進事跡230余次,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立足本職崗位做貢獻。一心為民“顯擔當”。依托“我為群眾辦實事”“干群夜話”等載體,持續開展立足崗位作貢獻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與榜樣對標、與典型對表,鼓勵黨員身份亮出來、榜樣精神傳起來、為民實事干起來,特別是在雨雪冰凍、防汛救災等惡劣天氣,搶收農作物、秸稈禁燒等關鍵任務中,設立黨員先鋒崗位702個,應急救援隊伍200余支,共有5074名黨員全程參與,切實為群眾解決身邊急難愁盼問題,提升黨組織為民服務的能力。(張凱月)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