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2015年上半年起,安徽阜陽市潁泉區紀委推行案件審理“一案三書”機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場景還原
時間:2015年6月29日
地點:潁泉區委五樓會議室
會議內容:潁泉區市容局“一案三書”專場警示教育會
參會人員:區市容局領導班子、中層領導干部、各執法大隊主要負責人;區紀委分管案件審理的常委、案件審理室、黨風室、宣教室負責人。
會議議程:區紀委審理室宣讀紀律處分決定書、紀律檢查建議書;黨風室宣讀黨風廉政建設問責書;區市容局領導班子、中層干部、違紀人員發言談感想;區紀委領導針對市容局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區市容局黨組書記、紀檢組長表態發言。
過去的黨政紀處分執行模式,往往是一種程序性的工作,紀委審理室工作人員拿著處分決定到受處分人員所在黨支部宣讀,有時委托發案單位紀委(紀檢組)領導代為宣讀,范圍小、影響小,缺乏嚴肅性和權威性,教育功能相對較弱?,F在的新變化:宣讀人換成紀委領導,跳出宣讀小圈子,全體黨員干部參加,現場討論反思,會后整改落實。
“一石激起千層浪”。“點名曝光”把身邊的同事拋出來,將違紀違法黨員干部的錯誤事實公布于眾,讓發案到位每一個與會人員了解案情,了解黨政紀處分條例。既讓違紀人員紅著臉,也讓其他同事捏把汗,原來黨紀國法的紅線離我們那么近,要保持高度的警醒。
“沒想到都是身邊的同事,這樣的通報很震撼,通過違紀人員談體會感想,給我們上了一課,哪些高壓線不能碰,碰到害人害己。”潁泉區市容局與會干部這樣感慨。
追本溯源
2014年以來,潁泉區市容局先后發生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和3起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共處理違紀違規人員11人。在前幾年,潁泉區市容局也多次發生局領導班子主要成員及中層干部利用拆違控違收受賄賂的違紀違法案件。為什么類似的問題反復出現?為什么沒有汲取教訓反而“前腐后繼”?腐敗現象背后反映的是:發案單位個別黨員領導干部認為“出事”是個人把握不好,“與我無關”的僥幸心理和責任劃分不清形成了“誰出事、誰倒霉”的干部管理不作為心態。因此,發揮紀律審查的治本功能,必須查原因、追責任。
實行責任倒查,定向追責,“一針見血”地指出區市容局連續出現問題,黨組、紀檢組的“兩個責任”上哪去了。讓領導班子意識到,不抓好黨風廉政建設,不管好班子、帶好隊伍,出現問題領導主體責任“跑不掉”。讓單位其他工作人員意識到,我犯錯也會“連累”領導,壓力和責任是連帶的。
“作為紀檢組長,出現這么多案件,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我將引以為戒,提醒自己,發揮執紀監督責任!”潁泉區市容局紀檢組長自我反思。
創新驅動
這樣的變化源于潁泉區紀委監察局實施的“一案三書”工作機制。提到“一案三書”,作為創新案件查處、警示教育聯動機制,在向違紀黨員干部下發紀律處分(行政監察)決定書的同時,向發案單位下發黨風廉政建設問責書和紀律檢查(行政監察)建議書。
紀律審查從單純查處,轉變為查處與專項警示教育并重。根據掌握的案情材料,深入剖析違紀原因,找準潁泉區市容局“病灶”:疏于對黨員干部教育監督管理、抓作風建設力度不到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開出“藥方”:抓好作風建設,持之以恒反對和糾正“四風”、“小四風”;強化教育監督管理,健全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機制;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強化防控措施,堵塞漏洞。專項整改:潁泉市容局緊緊圍繞黨風廉政建設這個中心“轉”,認真落實“一崗雙責”;排查單位廉政風險和制度漏洞,找出單位的“易失陣地”、“易腐崗位”,逐一提出“防范”措施;大膽創新輪崗和崗位交流制度和紀檢網格化工作機制。
“亡羊補牢,猶時未晚。”正如潁泉區市容局黨組書記在表態發言中所說,“我們有任務,重視不夠;我們有制度,落實不到位;我們有監管,力度不到位。紀委對我們的剖析和建議,就像給我們注射一支強心劑、清醒劑。”(周皖青 劉朝暉)
【責任編輯:實習生 李曉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