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參加工作以來,投遞總行程15萬多公里,為1.5萬農戶投送30余萬封郵件,投遞準確率達到100%——
看到個頭不高的徐正傳,很難把他與碩大的郵包聯系起來。他一身郵政制服、一雙解放鞋,渾身透著質樸與真誠,年輕的臉龐刻著風吹日曬的印跡。
“穿上郵政服,就要對得起這身綠,這份工作能為鄉親們送去期盼的音訊,這是我最大的快樂。 ”每當有“好心人”勸徐正傳轉行時,這位全椒縣郵政局大墅支局的普通投遞員,總是這樣笑著回答。
徐正傳負責西王鎮的郵政投遞。位于全椒縣西北部山區的這個鎮子,總面積為184.8平方公里,轄區總人口2.85萬人,有16個行政村、12個村民組,郵路全長60公里。當這里的郵遞員,投遞任務重,收入卻很低,在很多人看來是“錢少、活累,不值得”。但徐正傳在7年內,將30多萬件郵件準確送達散居的1.5萬戶農民手中,從未發生過缺報少刊、丟村甩點、捎轉郵件現象,而且平均每天延伸服務10多公里,最早實現了農村包裹直投到戶服務。
“郵路就是我的家”。每天早晨5多點鐘,徐正傳就從住所騎自行車行20多里山路來到支局,分揀當天的信件、報刊和包裹,然后開始往返16個行政村的鄉郵征程。徐正傳負責的郵路大多處在山區丘陵地帶,林密人稀、坡陡路遠,往返路程70多公里,全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徐正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渴了喝口山泉水,餓了啃幾口干糧,有時遇到狂風暴雨,摩托車不能騎,就推著走,車子壞在半路上,他就扛著郵包走。
7年來,無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徐正傳從沒有耽誤過郵件投遞;7年來,徐正傳走破了20余雙鞋,投遞郵件量已超過3噸,投遞準確率100%。
“認真投遞好老百姓的每一封信,不讓一封信‘死’在自己手里。 ”有一次,一封邊防某部寄來的信,收信人寫的是戰士母親的名字,地址不詳。山村里,人們稱年紀大的婦女,都說“誰誰家里的或某某媳婦”,很少稱呼姓名,按姓名查找投遞十分困難。但徐正傳知道這封遠方來信對一個戰士的母親是何等重要,他每天送完報紙后,挨家挨戶打聽誰家孩子在外當兵,七八天后終于找到了信的主人。看到這位母親收到信件時的喜悅,徐正傳由衷感到了一個深山信使的工作價值。
山里交通不方便,村民到城里買東西不容易,徐正傳就成了他們的“采購員”。他定時到村莊,幫山里的老師代買書籍,幫群眾代取包裹、買農具、農藥,每年為鄉親們送去所需的化肥,還送上免費農業科技書刊……7年來,徐正傳幫助群眾采購的各種農具、農藥和其它日用商品堆積起來足可以開一個中型超市。
徐正傳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在大山中奔走,為深山里的鄉親們捎去親人的音訊和包裹,捎去生產生活用品和致富信息,彎彎的郵路見證這位綠衣信使的一片忠誠。 (朱勝利)
【記者手記】
以苦為樂的執著,簡單而堅定的信念支持著徐正傳將山中寂寞的郵路越走越寬,他將郵件送到百姓家門口,也將“滿意”送到群眾心坎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