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英是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qū)前鋒社區(qū)居民。她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從小耳濡目染祖輩、父輩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品德,因而對公益事業(yè)有著自己的熱愛和堅持。
1996年曾家英退休之后,便開始了助學之路。淮南市潘集區(qū)齊王廟小學是曾家英助學之路的首站,這里曾是她祖輩興辦的學校。在校的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家境相對困難。在了解了具體情況后,曾家英便對小學的幾位孩子進行長期資助,給孩子們捐贈衣物、學費等。經過此次的資助,曾家英明白,需要幫助的人可能還有更多,“我很心疼孩子們,想要多幫助他們一點”,于是,她開始大量收集需要幫助的人群信息,從報紙、電視到十字會,捐助的范圍越來越廣。
曾家英看望家境困難的盲人志愿者
捐資助學27年來,安徽、四川、青海、西藏都有著曾家英捐助的印跡,捐贈超過一百萬元。每個月領到退休金,曾家英只留下500元的基本生活費,剩下的全部用于捐贈。但是無論是資助孩子們讀書、幫助貧困老人或是其他,曾家英更希望親自去看望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給他們帶去溫暖和生活的勇氣。
有一次,曾家英前往甘孜州石渠縣格蒙寺孤貧學校看望孩子們,學校苦寒,交通不便,學校又處于海拔4000多米的位置,同行的人在運送物資的路上多少都出現(xiàn)了不適,但曾家英拎著裝滿衣物的箱子堅持抵達了目的地。能見到孩子們的笑臉,對曾家英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談起令曾家英印象深刻的一次捐助,她提到了平圩電廠的一個小女孩。小女孩家在貧困鎮(zhèn),父親身有殘疾,父母都是農村人,家境比較困難。聽說了小女孩的情況后,曾家英毫不猶豫地決定要對小女孩進行長期的捐助。因為怕小女孩知道后有心里負擔,曾家英千叮嚀萬囑咐,“不要告訴她我是誰,只說我是‘愛心奶奶’。”
曾家英能夠一直堅持捐資助學這條路,還離不開家里人的支持,“我家里人都很支持我,認為這是回報社會的好事”。孩子們平時經常給曾家英買一些新衣服,老人則認為衣服有的穿就可以了,她會把部分的衣物捐給需要幫助的人。對曾家英而言,時常幫助別人,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2023年1月,曾家英入選2022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作為紅十字會的志愿者,曾家英常年參與紅十字會的活動,敬老院、孤兒院……都是她愛心播撒過的地方。每次參與活動,曾家英比其他人跑得還快。曾家英今年78歲了,很多人都怕老人年紀大,不適合奔波,她卻說,“我的心臟是30歲的心臟,我的血管是40歲的血管,身體很健康!”只要需要她的幫助,她就會一直堅持,一直將愛心捐助延續(xù)下去。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