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我省以健全機制、拓寬領域、激發活力為抓手,大力弘揚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推動志愿服務工作蓬勃發展。志愿服務深度融入基層治理、百姓生活、應急救援、新興領域黨建等,成為江淮大地上傳遞溫暖的生動實踐,為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文明力量。
加強統籌、協同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健全。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志愿服務工作發展,各地將志愿服務納入年度綜合考核。社會工作部門統籌協調,印發健全志愿服務體系三年行動方案,部署開展10項專項行動,推動16個市制定貫徹舉措。建立省、市兩級志愿服務工作協調機制,協同推進工作落實。省委社會工作部成立以來,先后與14家省直單位聯合出臺相關政策,會同18家單位開展全省性示范活動30余場次。
豐富場景、拓寬渠道,參與場景日益廣泛。推動志愿服務在基層治理、服務民生及新興領域黨建中廣泛參與。全省注冊志愿者1316萬人,隊伍達6萬支。探索“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模式,推出“窗簾之約”“一個人的劇場”“15度的關愛”等一批品牌項目,350余萬名志愿者和3.3萬支隊伍活躍在社區服務一線。針對“一老一小”“一殘一困”等重點群體提供常態化服務:“銀齡行動”動員18萬名低齡老人參與,惠及430萬人次;“皖美一家·愛心媽媽”行動招募9萬名愛心媽媽,關愛兒童8.33萬名。關愛服務新就業群體,全省建成2084個“友好場景”,引導47664名新就業群體人員報到備案,組建688支志愿服務隊,帶動10722人參與志愿服務。
優化供給、打造特色,服務領域深化拓展。結合改革發展重點工作,不斷擴大志愿服務參與面覆蓋面:組織320余名青年志愿者服務保障“世界制造業大會”;12萬名文旅志愿者為游客提供貼心服務;150余萬名環保志愿者倡導生態文明理念。緊扣重要節點,提供更加精準志愿服務,唱響志愿服務“四季歌”:開展“新春五送”活動,組織志愿服務8萬多場次,參與志愿者120萬余人次;“五一”期間,開展“禮遇勞動模范、致敬勞動者”活動,全省2萬多支志愿服務隊伍、30多萬名志愿者參與;中高考期間,開展“助夢起航”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全省7500多支志愿服務隊、16萬名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融入應急保障:去年“6·20”汛情中,全省6500多支志愿服務隊、90多萬名志愿者投身防汛一線;緬甸地震時,安徽8支救援隊33名救援隊員千里馳援。
強化保障、注重規范,制度體系逐步健全。《安徽省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行為規范》等系列文件相繼出臺,促進志愿活動規范開展。出臺《安徽省志愿服務激勵辦法(試行)》,指導市縣落地志愿者禮遇辦法,探索積分兌換、商家禮遇及文旅優惠等多元化評價機制和多樣化激勵形式:黃山市發布星級志愿者禮遇12條;六安市成立志愿服務發展基金,為全市107萬注冊志愿者購買基礎保險;宣城市發布志愿者禮遇事項清單,從健康關懷、賦能成長、精神激勵等方面禮遇志愿者群體。培訓力度不斷加大,省市縣共舉辦培訓班1200余場,培訓人員7萬余人次。
選樹典型、打造品牌,志愿文化廣泛弘揚。安徽注重示范引領,持續開展先進典型宣傳活動,1900多個先進典型榮獲省級表彰;124個先進典型入選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位列全國第一方陣。積極推進志愿服務項目孵化基地建設,遴選100多個優秀項目組建安徽省志愿服務項目庫。舉辦項目大賽和交流展示活動200余場,選樹各級各類優秀典型2000余個。打造志愿服務品牌矩陣,涌現出合肥市“志同道合”、宿州市“宿愿宿達”、淮南市“甘甘為淮”等一批有影響的志愿服務工作品牌,“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風。
(本報記者 劉良慧)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