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母親節的余溫尚未散去,南陵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曉麗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寧夏銀川的招商引資路上。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這位奮戰“三農”一線31年、從未停歇的優秀共產黨員和巾幗楷模,在49歲的盛年,驟然告別了她深愛的家鄉和傾注畢生心血的事業。手機里最后撥出的號碼,是她準備拜訪的下一個招商對象,她用生命最后的行動,詮釋了何謂恪盡職守。
忠誠擔當 勇破供銷改革堅冰
2018年9月,王曉麗調至南陵縣供銷社工作。彼時,供銷社面臨著資產清零、經營癱瘓、歷史遺留問題堆積、信訪矛盾突出的嚴峻局面。她毅然扛起重擔,大力推行黨建“領”社、改革“活”社、規范“治”社,開啟了艱難的“破冰”之旅。
上任伊始,縣繅絲廠改制這塊“燙手山芋”便落在她肩上。涉及800多名職工安置、3萬多平方米房屋征遷,矛盾尖銳,阻力重重。面對上訪舉報、拒絕征收甚至吵鬧對峙,王曉麗沒有退縮。她白天入戶宣講政策、耐心動員,夜晚梳理資料、核對信息,常常奮戰到深夜。三年時間,一戶戶走訪,一遍遍溝通,她以堅韌的毅力和為民的初心,最終圓滿完成了這項艱巨任務。
為激活老供銷社,她聚焦強基固本,大力重建基層網絡。創新推行“黨建引領、村社共建”,新建鎮級社1家、村級社14家、改造薄弱社5家,組建社屬控股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家,建成農事服務中心16家,成立特色產業農合聯4家。向上積極爭取項目發展扶持資金,2019年以來共爭取項目資金412.2萬元,占蕪湖市項目資金總額的34%。同時,在蕪湖市率先探索發展“庭院經濟”,聚焦小農戶,培育特色種植、養殖、加工、旅游、服務,建設庭院經濟戶800戶,其中示范戶400戶,單戶最高年經營性收入達1500萬元。
在她的帶領下,南陵供銷系統煥發新生機,涌現出大批先進典型,共產生優秀共產黨員20名,各類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共計37人。南陵縣供銷社先后榮獲蕪湖市供銷系統“基層組織先進單位”“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供銷系統“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縣級優勝單位”“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縣級優勝單位”等多項榮譽。她個人也榮獲南陵縣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供銷社系統先進個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信念如磐 踐行黨員使命擔當
“黨員干部的信仰,就是群眾的希望。”這是有著25年黨齡的王曉麗常說的話。她將對黨的忠誠融入血脈,用實際行動踐行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初心使命。
為發揮供銷社橋梁紐帶作用,暢通本地農產品上行,她牽頭建設了“春谷陵好”南陵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并打造了集南陵農產品展銷、品牌體驗和脫貧幫扶于一體的供銷生活館。
供銷生活館籌建初期,面臨資金短缺、人員匱乏、場地無著的困境。她一方面積極向領導匯報情況,一方面頻繁奔走于財政部門和上級供銷社,尋求支持。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終于爭取到120萬元資金。為尋覓合適的營業場所,她跑遍南陵城區的大街小巷。場所確定后,她又親力親為,帶頭開展場館設計和商品遴選工作。館內的每一個商品、每一張宣傳圖片、每一段文字,她都逐一審核把關,傾注了無數心血。供銷生活館建成后,深受消費者青睞,當年營業收入近千萬元,有力帶動了南陵農產品上行和農民增收。
品德高尚 樹立廉潔自律豐碑
“公生明,廉生威。”王曉麗嚴于律己,將紀律挺在最前面。她帶頭嚴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十余次拒收禮金禮品,面對親友請托,堅守原則:“紀律是紅線,誰也不能破!”
她倡導并力行“艱苦創業、勤儉辦社、一心為民、開拓創新”的“扁擔精神”。日常騎電動車上下班,出差從不讓公車進小區接送。工作中提醒節約水電,生活上極為簡樸,一個手提包用了七八年也舍不得更換。“柔肩擔重任,巾幗綻芳華。”王曉麗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有的只是三十一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與無私奉獻。
2025年5月11日,是她的第21個母親節,在與遠在北京大學求學的兒子通話后,她即帶領招商團隊奔赴銀川,為家鄉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尋找機遇。次日車禍奪走了她的生命,她將忠誠與擔當永遠鐫刻在了崗位上。王曉麗同志用短暫而厚重的一生,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價值追求和新時代供銷人的使命擔當,樹立起一座永不褪色的巾幗楷模與廉潔豐碑。她的精神,將激勵著后來者繼續前行。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