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別山區的貧困農家子弟,到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好人”;從白手起家的茶農,到帶領鄉親致富的產業帶頭人——陳先志始終扎根鄉土、心系百姓,以茶葉撬動產業振興,探索出一條可復制的鄉村振興之路。
艱苦創業:從貧困茶農到產業帶頭人
幼年輟學、外出打工的艱辛經歷,讓陳先志深刻體會到“脫貧不能等靠要”的道理。2005年,他帶著打工積蓄返鄉創辦茶葉加工廠;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后,他敏銳把握政策機遇,成功組建金寨縣首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四季春茶葉合作社。
從合作社成立至今,陳先志堅持品質為本,推行茶園無害化管理,實現“五個統一”標準化生產,打造“沐芽”系列有機茶,獲評“安徽十大創新品牌名茶”,引進3條先進的茶葉生產線,建立產品保鮮庫,擴寬了社員和群眾增收渠道。
授人以漁:打造可持續幫扶模式
面對懸劍山高寒山區的自然條件限制,陳先志創新實踐“造血式”幫扶,目標是讓農民自己掌握茶葉種植技術和茶園管理知識,提升致富本領。陳先志每年都會組織村民開展外出學習,邀請農技專家到茶葉基地開展現場培訓,還建立了5處黨員示范基地、2支茶葉技術服務隊,免費向社員提供優質茶苗、有機肥、粘蟲板,幫助貧困群眾發展壯大產業。
開拓創新: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近年來,鄉村旅游漸漸興起,陳先志把握當前社會消費新趨勢,發展“采茶-品茗-農家樂”生態旅游鏈,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品牌。同時,抓住電商的商機,率先開展直播帶貨,推動金寨農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活到老,學到老”,陳先志現在已滿頭白發,但仍堅持每日研讀政策、學習技術,不斷探索農業產業化新途徑,創新產品、創意農業。
初心如磐:永葆共產黨員本色
2007年至今,陳先志獲得了許多頭銜和稱號,如理事長、黨支部書記、安徽茶產業 “十大杰出人物”、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等,但在這些頭銜下,陳先志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更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作為農民,陳先志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土地永遠是他的根,他熱愛這片土地。作為共產黨員,陳先志肩負著為人民服務的重擔,想讓這片土地上的農民都過上好日子。
站在新征程的起點,陳先志依然保持著“清晨巡茶園”的習慣。他說:“鄉村振興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只要鄉親們需要,我會一直走在最前面。”這份樸實的承諾,正化作大別山深處最動人的鄉村振興實踐。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