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記者在銅陵市義安區血防站化驗室里見到劉志宏時,她正嫻熟地為前來就診的患者采血、進行生化項目檢驗。近日,中央宣傳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5年“最美醫生”,劉志宏光榮入選,成為此次我省唯一入選醫生。
“寄生蟲在標本里就像故意搗亂的‘小調皮’,在顯微鏡下形態各異、數量繁雜。”劉志宏告訴記者,要想精準識別這些寄生蟲,除了考驗“眼力勁”外,對個人經驗同樣有著高要求,“寄生蟲卵在顯微鏡下會不斷地變化,并不都是教科書上蟲卵圖片的樣子。”
1980年出生的劉志宏,2000年從醫學檢驗專業畢業后便在義安區從事農村基層寄生蟲病防治檢驗工作。與顯微鏡為伴,通過化驗采集的血液或糞便樣本判斷患者感染了何種寄生蟲病,劉志宏一做就是25年。
“她曾在全國寄生蟲病防治技術競賽技能考核中斬獲一等獎,經她手的標本少說有十幾萬張。”同事范琴告訴記者,在寄生蟲領域劉志宏早就練就了“火眼金睛”,“遇到不懂的問她,準沒錯。”
義安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曾經是血吸蟲病重災區。一次,該區胥壩鄉一個七八歲小男孩不明原因發高燒,在大醫院住了一星期也沒有好轉。經人提醒,父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帶著孩子前往義安區血防站。
劉志宏接診后,立刻趕到化驗室。她先給孩子做血常規檢查并制作血涂片,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嗜酸性粒細胞高達28%,再結合孩子的疫水接觸史,還有血凝結果等,迅速判斷是臨床急性血吸蟲病。診斷一出來,治療立即跟上,效果立竿見影。沒幾天,小男孩就活蹦亂跳、精神頭十足,完全康復了。
“臨出院,那個小男孩攥著糖非要塞給我,那開心的笑容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褒獎。”劉志宏表示,守護群眾健康就是自己最大的愿望。
血吸蟲病不僅要及時發現、治療,更要把監測、預防工作做在前面。義安區老洲鄉光輝村,很多家庭曾因血吸蟲病致困。從2005年開始,劉志宏便參與了當地的全國血吸蟲病監測點工作。其間,她經常頂著烈日、江風,踩著泥濘,深入水溝等區域收集血吸蟲病中間宿主“釘螺”,并將監測的數據完整準確地進行反饋,為當地血吸蟲病防控舉措推進提供了重要依據。
“現在我們義安區已連續十多年未發現本地感染的血吸蟲病病人、病畜。”劉志宏開心地說。
從事寄生蟲病防治工作以來,劉志宏每天看顯微鏡基本不少于6個小時,眼藥水成了她的工作“標配”,雖然眼睛干澀、視力下降,但她依然保持著極高的看片量,“要想快速辨認、不漏檢,唯一的辦法就是多看片子。”
憑借著執著與鉆研,劉志宏成為省“人體寄生蟲病現狀調查”等多個技術指導專家組成員、省血吸蟲病傳播考核專家組成員、省瘧疾達標考核專家組成員,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最美醫生”等多項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