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上門、貸款下鄉,村里來了“金融村官”
前不久,周正林的賬戶上入賬200萬元,這讓他對公司的發展充滿信心。
走進位于東至縣勝利鎮轄區內的安徽正潤時裝有限公司內,只見數百名員工正在各自的崗位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周正林正是該公司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今年發展不錯,打算擴大生產規模,資金成了前進的阻礙,我們也不知道如何進行貸款,好在有‘金融村官’的幫助。”
今年以來,我省多家農商銀行強化政銀合作,派駐“金融村官”駐村,開展“百名金融村官進萬家”活動。曹先進便是一名“金融村官”,其在上門宣傳政策、走訪調研中得知正潤時裝遇到的困難后,根據該公司的運營及信譽度等情況,向周正林推薦了“升金·精英貸”產品,200萬元的授信很快獲得審批。同時,還對公司200名員工進行了“整廠授信”,目前已授信32人,授信額為380萬元。“現在企業資金不愁,發展有保障。”周正林說。
“金融村官”通過與鎮村對接、協作,宣傳和落實金融政策、強化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推深做實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等,為廣大群眾和企業送服務、帶產品、授知識,傾力支持企業發展壯大、村民創業致富,將金融服務觸角延伸到“最后一米”。“有了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村里又來了吳宇飛,我們信用額度不僅提升到100萬元,村里還給我們技術支持、市場幫扶,干活肯定有動力。”歙縣華美家庭農場負責人章華軍口中所提及的吳宇飛,本是歙縣農商銀行鄭村支行行長,眼下他又多了一個身份——鄭村鎮金融副鎮長、金融村官。
據悉,歙縣農商銀行已派駐114名金融村官兼任村主任助理,并從中選派7名優秀金融村官任職金融副鄉(鎮)長,不斷織密全縣182個行政村全覆蓋的服務網格。吳宇飛正是114名金融村官中的一員。“上門調查、評級授信、結對幫扶、金融宣傳,這些都是我的工作日常。”吳宇飛說,駐村以來,通過挨家挨戶的走訪,已對43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評級授信。目前,鄭村鎮共授信17戶、金額1200多萬元。
創新產品、豐富供給,農村金融服務更“接地氣”
說起黃山市的美食,不少人會想到臭鱖魚。臭鱖魚是黃山市傳統名菜,臭鱖魚加工產業是當地特色重點產業之一。
黃山市珍味坊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屯溪區九龍低碳經濟園區,主要經營以臭鱖魚為主的水產品收購、加工、銷售。“訂購活鱖魚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今年魚價較往年上漲了不少,公司資金鏈較為緊張。”該公司負責人王先生說,“幸虧有郵儲銀行和省農擔推出的‘臭鱖魚貸’,很快幫我們授信了300萬元,不用怕擔保問題,利息按實際天數計算,資金問題不用愁了。”
為助力黃山市發展臭鱖魚產業,郵儲銀行黃山市分行不斷加大對臭鱖魚產業的金融服務力度,于2019年與黃山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簽訂戰略框架合作協議,針對協會旗下的“徽州臭鱖魚暨徽菜食材專業委員會”成立了專業金融服務團隊,聯合省農業信貸擔保融資有限公司推出“臭鱖魚貸”,并聯合協會每年召開金融支持“臭鱖魚暨食材(品)”產業銀企對接會。截至目前,該行累計投放臭鱖魚專項貸款5000余萬元。
“來到西溪南就非常喜歡這里的景色,想在這里從事民宿行業,當時資金缺口比較大,得知農業銀行的‘旅易貸’專門針對我們這樣的創業主體,貸款資金信用方式最高可達30萬元,抵押方式最高可達1000萬元。我們立即進行了申請,很快就貸款成功。”來自合肥的張建玲夫婦借助金融力量,在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村打造了一座精品民宿。
近幾年,黃山民宿業快速發展,但投資成本高、回報時間長、大額融資難等問題也日益顯現。為解決民宿業主資金難題,農業銀行黃山分行設立“旅易貸”,通過“文旅+金融”的方式支持民宿建設,推動民宿行業發展。“貸款方式便捷,還款方式靈活。”農業銀行黃山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扶持一批精品農家樂民宿,引導更多的民宿提檔升級,做出特色和品牌,進一步帶動全域旅游發展,以金融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特色產業和生產方式也千差萬別,很難用統一的金融產品滿足不同的需求,這就要求金融機構找準服務定位、創新產品設計、優化網點布局,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特色金融產品。近年來,我省不少金融機構立足地方實際和行業特色,創新推出多樣化金融產品。業內人士指出,深耕農村金融市場,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沒有統一的答案可以復制,金融機構必須潛下心、俯下身,探索符合鄉村振興實際需求的金融發展路徑。
科技賦能、精準滴灌,讓鄉村振興插上“金翅膀”
“14萬元的信用貸款,幾分鐘就到賬了,真的太快太方便了。”張亞潮是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蘭樓村的種糧大戶。秋播秋種時節,200多畝的家庭農場都要儲備上一批化肥、種子、殺蟲劑等生產物資,這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每到這個時候,張亞潮都要為缺口的資金焦頭爛額,“今年不愁資金”。
張亞潮的底氣來自便捷的金融服務。“我是蘭樓信用村信用戶,可以無抵押貸款,聯系潁東農商銀行插花支行的客戶經理之后,幾分鐘就從線上‘農易貸’申請到了貸款。”張亞潮說。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金融機構向信譽良好的農戶貸款提供了數據支持。與之相配套,金融機構也加快定制新的線上金融產品,通過電子簽名、生物活體認證等身份信息核查技術,確保了線上業務申請的真實性。潁東農商銀行為授信農戶開發了線上金融產品“農易貸”,農戶只需通過手機微信掃描潁東農商銀行“農易貸”產品二維碼提交貸款業務申請,系統就可對業務申請自動審批,直接在潁東農商銀行微信小程序完成合同簽署。一筆授信業務從申請、審批到放款到賬僅需3分鐘,實現了線上授信、現場授信、實時用款。
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不斷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悄然增強,方式快速更迭。面對鄉村振興新形勢、新要求,部分金融機構加快探索腳步,立足自身科技實力,打造出服務鄉村振興的新型數字金融業務。前不久,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改進內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強化金融科技賦能。
農業農村發展的美好畫卷,正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徐徐展開。業內人士指出,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金融機構要精耕細作,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責任編輯:陸迪